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历史上形成的中国与西方两大绘画理法,分别渊源于各自的哲学与美学体系,它们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决定了中国绘画崇尚“优美”,注重表达国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艺术创作中遵循“以诗为法”、“以书为骨”的原则,力求在绘画中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传统的“天人相胜”的哲学观,决定了西方绘画崇尚“壮美”,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采用科学方法,塑造绘像的立体感,力求达到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效果。通过相互比较研究,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也有利于我们立足于本民族艺术之根,借鉴一切有益于我们民族艺术发展的外民族艺术,以创造我们新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当代审美化的影响是深远的,科学理性对传统审美表现理性的入侵,极大变革了传统的审美理念,经典的审美观走向沦落;科技带来诗播媒介的改变,导致审美从精英走向大众,同时,先进的科技对中国传统审美化的破坏作用亦不容忽视。认清这种双重作用,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化。  相似文献   
3.
常俊玲 《理论学刊》2005,(12):123-124
在审美教育中为了突出人的主体性,就将艺术想象与创造过程无界限化,认为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自由地创造与表现。由于对审美教育的这一理解不是基于对艺术自身规定性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因而导致审美教育过程中艺术的缺场,这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