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十二亿骨肉同胞的如此隔离 蒋介石在对国民党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在台湾执行了建立戒严体制,强化对台湾人民的专制统治。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溃退到台湾的前夕,陈诚颁布“戒严令”,在台湾境内执行戒严,封锁各港口,限制出入境,对台湾实行“动员戡乱非常时期”军事管制。国民党逃台后,1950年4月26日,蒋介石修订颁布“惩治叛  相似文献   
2.
植根大陆的文化教育 台湾的文化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主要包括新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民间艺术等。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台湾劳动人民和文学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 在台湾现代文学艺术史中,曾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一是日据时期在祖国“五四”运动影响下展开的台湾新文化运动。当时,在反帝反封建大旗下,涌现出众多热爱祖国的台湾早期作家、艺术家。他们前仆后继,辛苦垦拓,发扬了中华文化的光荣传统。二是在台湾光复以后的数十年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进行较  相似文献   
3.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耕共渔,相濡以沫,世世代代为开发和建设台湾付出了汗水和智慧。不幸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前,由于当时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的反人民内战的结果,造成了五十年来两岸同胞的骨肉分离。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解决台湾问题已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祖国要统一、同胞要团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江泽民主席指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呼吁所有的中国人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本刊从本期起连载由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撰写的长篇纪实《祖国的宝岛——台湾》,介绍台湾问题由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形成,并分别从地理、历史、社会形态及名胜风光等方面,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祖国的宝岛台湾,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对台方针政策教率,增强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 连载将用一年时间陆续刊出《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两岸关系的开启和发展》、《特殊背景下的台湾经济》、《根植大陆的文化教育》、《宝岛风情及衣食住行》、《旖旎秀美的宝  相似文献   
4.
旖旎秀美的宝岛风光 台湾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地秀丽的自然风光。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风光,奇特的海岸和海岛风光,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绚丽多姿的水文景观,使台湾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自然风景区 台湾的山山水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得婀娜多姿,使台湾就像一座海上公园。从高山峡谷、丘陵台地到平原盆地,从河川湖泊、温泉瀑布到海滨离岛,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数不胜数。台湾岛上“山高、林密、瀑多、岸奇”,迷人的风光令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流连忘返。按自然景观的主体,岛上的风景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宝岛风情与衣食住行 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大陆大体相同。这是因为台湾的移住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人,他们的祖先早在几百年前从福建和广东省陆续迁入台湾时,把大陆的生活习惯也带入台湾,使得台湾的姓氏、语言、信仰、婚丧祭祀等风俗习惯及岁时节令,与闽、粤两省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统治集团自1949年退踞台湾之后的50多年来,由于抓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带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由于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加之台湾当局适时地制定和调整了经济建设政策方面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人占领基隆的目的,是想以基隆为根据地发展菲律宾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当时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635年,是这种贸易发展到高潮的时候,有时停泊在基隆港的欧洲各国商船一次就有20多艘。但从1636年起,日本停止了对外贸易,中国商船则只听郑芝龙指挥,所以到台湾来的船只大大减少,这样西班牙在台湾的海上贸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这时候,占领台湾南部的荷兰人瞄准时机,乘西班牙人兵力减少,在1642年派军队攻占基隆,吞并了被西班牙人占领了16年之久的台湾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由于台湾地处热带海洋气候中,热量充足,雨水丰沛,所以万物竞相生长。这里有数不尽的四时花卉,仅兰花就有100多种,如驰名世界的蝴蝶兰便是兰屿的特产,被誉为“群芳之冠”。 台湾的植物非常茂盛,种类繁多,终年常绿。台湾的每一个角落,无不泻翠滴绿,充满生机,它是我国植物种类最繁多、植物类型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植物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