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汉川市胜利村外地打工族的调查 ,分析了打工群体的形成过程 ,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不少外地来京的人士以为大碗茶是北京的文化符号.显然这是受了一首流行歌曲的影响.因为老北京人是不喝或很少去喝大碗茶的.北京人饮茶习惯与南方人有所不同,最喜欢喝茉莉花茶,而红茶、绿茶、普洱等很少有北京人问津.生活不太富裕的家庭喜欢喝物美价廉的茶叶末.茶叶末又称高末,沏出茶末的味道并不亚于茉莉花茶.当年,老北京人起床第一件事是沏上一壶茶,并一边喝茶一边吃早点,百十年来很少有改变,而提笼架岛的八旗子弟和谋事由(找工作的人)喜欢到茶馆里喝茶,或聊天或谈事,但绝对没人去喝大碗茶,要喝就沏上一壶或是来个盖碗茶.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区在1950年代修建的工人俱乐部,许多是建在小胡同里.如原东四区工人俱乐部建在隆福寺街,原东单区工人俱乐部建在演乐胡同,原西单区工人俱乐部建在养马营.而原西四区建在新街口.当东四、东单区合并为东城区;西四、西单区合并到西城区后,人们习惯称隆福寺工人俱乐部、演乐胡同工人俱乐部、养马营工人俱乐部、新街口工人俱乐部.而隆福寺街、演乐胡同、养马营和新街口都是很有来历和典故的,并非是人想当然杜撰出来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张双林 《工会博览》2014,(20):62-64
演乐胡同在东城区,西养马营在西城区,这一东一西本无联系.但因在上世纪50年代分别修建了东单区工人俱乐部和西单区工人俱乐部之后,使这两条不起眼的小胡同众人皆知.东单区与西单区在这两家工人俱乐部出现之后不久分别合并到东城区和西城区了.  相似文献   
5.
北京人的包容精神自古有之,并非始于今日.自古以来,外来人口或外地人所占比重很大,本土人士所占比例是很低的,以清末民初为例,北京常住人口中,最地道的老北京不足30%或更低.这些最地道的北京人,泛指八旗或其他久居京城五代以上的人,而这种人在北京今天不是很多.北京人与其他城市、地区的人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本土意识,但北京人则少有排外的思想.不排外、不歧视,既表现出北京人的包容,也表现出北京人的智慧.经济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历史上北京从元代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但从来不是经济中心.不是经济中心,并不意味着北京没有经济生活和经济形态.北京历史上发达的、内容丰富的商业、服务业就印证了这种观点.而历史上北京的商业、服务业的主办者、经营商,尤其是那些驰名海内外的老字号,几乎没有北京人涉足,这种谦让,体现了北京人的明智.  相似文献   
6.
东城的两座法华寺,一座在崇文门外法华寺街,一座在东四报房胡同.两座法华寺都曾与我国近代史的一些事件有关.东四报房胡同,原称豹房胡同,故而在记述法华寺的史料中,就有法华寺在今豹房胡同记载.法华寺系明代古刹,是明景泰中太监刘通舍宅为寺,是在太监刘通的旧居上兴建的.  相似文献   
7.
张双林 《工会博览》2013,(35):62-63
说起老北京的洋楼,人们自然会想到东交民巷等街巷里的洋式建筑。殊不知在紫禁城里也有洋楼。只是这些洋楼不如太和殿那样名扬天下,故而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张双林 《工会博览》2013,(32):62-63
在北京的“廉租房”之外,还有“廉租楼”。所谓“廉租楼”有两种,一是1958年“大跃进”中建的“公社大楼”,二是文革中建的“简易楼”。如今,这些“廉租楼”大多数列入危楼范畴了。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的住房问题,素来为人们所关注.北京自古以来是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多,故而解决住房问题,尤其是廉价房、廉租房一直是难题.如在清末时,京城人口巨增,原来的住房难以满足居民要求,为解决人满为患,清廷在北京城内外盖了一些官房出租给买不起房的人.这种房可算是古代的廉租房.  相似文献   
10.
张双林 《工会博览》2013,(29):62-63
近来,有些省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始用方言播出节目了,久居京城的“老北京”自然也希望有用纯正北京话播出节目。媒体上使用方言并不为怪,因为这可以弘扬地方文化,而老北京人听到“京腔京韵”,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有亲切感、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