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科学性、文化性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想明  杨红梅 《前沿》2013,(1):27-30
政治性、科学性与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基本属性,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科学性与文化性的具体内涵,有助于深入剖析三者之间的内存的逻辑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科学性与文化性的具体指向不同,对三者关系的梳理,不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属性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且有助于理性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科学性与文化性的实践运作,进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科学性与文化性辩证统合的现实实现。  相似文献   
2.
角色良心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履行对他人、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其自律性特征使其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角色良心对高校教师角色行为的调节作用,最终要受现实社会关系的制约。新时期一些社会因素的变化解构着高校教师的角色良心,同时也促使着新的角色良心的生成。应从社会和个人自身两方面着手,立足现实,适当超越,借鉴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资源,理性的引导当前高校教师角色良心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步入法治轨道是现代国家的必然的共同选择,但是一个社会法治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自然渐进过程。法治不仅仅是制度层面的创新,也是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演进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德性养成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德性的养成依赖于外部环境与个体心理因素的整合。当代社会开放环境、竞争环境和虚拟环境的形成与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探讨开放环境、竞争环境、虚拟环境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具体影响,将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遏制消极环境因素,发展积极的环境因素,促进大学生主体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导大学生德性的不断生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杨红梅  孙红萍  张想明 《前沿》2014,(21):11-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迁,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客观上必然衍生出一种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相适应的公民社会。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与发展,网络虚拟空间特有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公民社会进一步生长和发育。而针对中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殊历史境遇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对公民社会成长产生的消极影响,自觉地对公民社会进行建构与培育,将促进公民社会良性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媒已经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众传媒同样是一个“活跃分子”,它“不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张想明 《前沿》2011,(23):183-187
城镇社区发展,在我国有着深刻的实践渊源。社会体制的变革、城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对城镇社区发展有着现实的诉求。在社会宏大的历史境遇中理性审视我国城镇社区发展问题,有利于从一个更宽广的实践视角来把握我国城镇社区的发展,进而积极构建我国城镇社区和谐发展的进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