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我国行政指导法律制度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景波 《学习论坛》2006,22(2):75-77
行政指导的性质应从两个层面予以定位,即对行政主体而言,是行政法律行为,而对行政相对人而言,是行政事实行为;行政指导的价值在于效益的提升和民主参与的扩展;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在于程序与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要求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政府信用缺失严重影响政府自身形象,严重影响社会诚信建设效果.为此,必须建设以法治、服务、责任、效能为目标模式的诚信政府,从观念与意识、制度与机制、公务员素质等几方面构建政府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需要.我国推行行政问责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当前,需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经验,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切实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扩大是现代行政的一个重要特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既有其必要性,也有被滥用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法主要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主要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手段。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实验田。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在于现代司法鉴定理念的确立和现代司法鉴定体制的建立。本文对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外延范围、服务对象、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与证据效力、现行司法鉴定体制弊端、未来司法鉴定体制改革方向、审判机关设立司法鉴定机构以及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应当正确处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制定法具有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结构科学等优点,但也呈现一定的局限,其表现为一般规则对个别案件之局限;有限规则对无限客体之局限;模糊规则对确定事项之局限;确定规则对发展事物之局限;刻板规定对丰富内涵之局限等.制定法缺陷的主要弥补方式有:确立法律原则、制定法律解释、认可社会习惯、确定类推制度、设立一般条款、创立判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法》作为规范食品行业生产、销售、加工过程的专门法律,自实施以来在责任落实、加强行政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多发频发,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很严峻.随着近三年的社会实践,该法有很多条款已不适应现实,需要通过立法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高职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其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争取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行政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是依法行政的核心。仅从管理行政转变为服务行政、隐蔽行政转变为公开行政、全能行政转变为效能行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形 ,以期推进我国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主要手段 ,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由于行政执法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 ,因此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与人民的生活休戚相关。而对于行政执法主体来说 ,“严格执法是政府的真正生命。”严格执法能够利国利民 ,造福社会 ,政府也会因此受到社会普遍的支持。反之 ,则会造成公共利益与公民利益的重大损失 ,政府的威信将会因此而下降。世贸组织的加入对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 ,其状况直接体现着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质量 ,影响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与信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推动行政法制建设不断地进行着相应的改革 ,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实事求是地说 ,现有的行政执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执法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