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5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公务员考试的大幕已经拉开,一篇《年薪15万为何挡不住公考诱惑》的报道引人注目。报道说:山西太原有一位年轻人宁肯舍弃年薪15万的收入,也要参加浩浩荡荡的公务员考试。我从小生活在太原,知道与全国相比,太原属于中低收入地区。因此年薪15万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难企及的数字。但是,这个小伙子为什么放弃这样高的收入去报考公务员昵?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3年公务员考试的大幕已经拉开,一篇《年薪15万为何挡不住公考诱惑》的报道引人注目.报道说:山西太原有一位年轻人宁肯舍弃年薪15万的收入,也要参加浩浩荡荡的公务员考试.我从小生活在太原,知道与全国相比,太原属于中低收入地区.因此年薪15万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难企及的数字.但是,这个小伙子为什么放弃这样高的收入去报考公务员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在百度上输入翁文灏三个字,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翁文灏(1889~1971)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  相似文献   
4.
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成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现在的章华妹是“伟星”纽扣温州总代理、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近日,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智效民 《各界》2013,(3):25-28
大约十年以前,我在《南方周末》发表《开明士绅刘少白》以后,在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麻烦,其中最主要是一些当事人的后代对我的动机产生怀疑。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一是因为我与刘少白先生曾是邻居,而许多人对这位被毛泽东称之为“开明士绅”的老人并不了解,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科技投入增长很快.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用于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支出每年以 10%-15%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其他成员国.到 2002年,中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超过一千亿元.OECD认为,中国的科技投入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有人羡慕地说:“中国学术界真是富得流油.”与此同时,国家领导人对科技的改革和发展也非常重视.仅仅去年,胡锦涛就四次视察中国科学院,温家宝也三次去那里调研;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也先后到中科院参观并发表讲话.这种情况用该院院长路甬祥的话来说,“这在科学院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东方》杂志曾以《梦想的中国》和《梦想的个人生活》为题,组织过一次征文活动。由于选题新颖,有话可说,因此一百多位知识精英  相似文献   
8.
<正>熊庆来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研究数学,二是教书育人。在数学方面,他的函数论研究成果被誉为"熊氏无穷极"(即"熊氏定理"),并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在育人方面,他培养了华罗庚、严济慈、赵忠尧、陈省身、许宝禄、庄圻泰、钱三强、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优秀数学家,使中国数学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1949年以后他客居海外,是周恩来把他请了回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数学泰斗,却在"文革"中惨遭迫害,撒手人寰。更不可理喻的是,在他去世之后,人们都不能对他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9.
智效民 《传承》2010,(4):40-41
三峡蓄水期间,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张慰慈的文章。张慰慈是中国政治学的开拓者,北京大学最早的政治学教授,后来由于弃学从政等原因几乎被人遗忘。抗日战争初期,他担任资源委员会购置室主任,因为与该会负责人钱昌照不和,便挂冠而去。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教学研究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1年留学回国到1951年"三反"运动之前,他主动选择了浙江大学。在此期间虽然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但是在他与同事们的努力下,终于让浙江大学享有"东方剑桥"(李约瑟语)的美誉。第二阶段是从1951年"三反"运动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他不是在政治运动中屡遭迫害,就是下基层去搞应用研究。1976年一个美国数学家代表团访华时惊讶地发现,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经典几何学派早已消失,原因是被迫从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