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传耿 《政策》2005,(6):18-19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非均衡(重点)发展战略,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由此,我国已开始进入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区域差异的日益拉大,我国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区际协调发展和区内协调发展。区际协调发展研究集中在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模式等方面;区内协调发展集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协调发展度的测定方面。针对当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的不足,对今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朱传耿 《唯实》2015,(7):59-62
作为高等院校与城市沟通的桥梁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孵化基地,高校园区建设对其所在城市发展的影响效应,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探讨。高校园区是以高校为主体、以高等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城市社区,是高校、研究机构和高技术企业等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形成的"教育簇群",具有主体开放、资源共享及服务社会化等特点,国外一般称之为"大学城",国内现在也有不少地方叫"大学城"的,但更普遍地称为"高校园区"。  相似文献   
4.
区域竞争力评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淮海经济区为例,构建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20个市经济综合实力、科教文卫、经济开放度、城市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20市总的竞争力排序,在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分形理论,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分析,发现淮海经济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体系比较完整,但城市首位度偏小,大中城市比较发育,小城市数目太少,规模结构失衡。在淮海经济区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不断趋于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徐州一级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加快区域空间结构轴的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协调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在影响因素、合作模式、阶段划分、措施与途径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存在着忽视欠发达地区经济合作研究、忽视区域边缘经济合作研究、忽视合作机制和协调组织研究、忽视定量研究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要加强欠发达和区域边缘地区研究、加强对起重要推动作用因素的研究、加强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以及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