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古书上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始读,体会不深。直到不久前读到《一封奇怪的信》的短文,才深感老祖宗的话千真万确。此文说的是,1940年10月22日,莫斯科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开馆的那天,该馆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信的封面上写道:寄给把我变成人的人。信中写的是:“我本是个小偷。1973年偷了一只手提箱,里面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无意中读了第一页,就此不由自主地一口气读完了它。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人民是很勤劳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时间观念强。比如早晨八点上班时,只见上班的人群行色匆匆,潮水般地涌向地铁。地铁里人虽多,但却鸦雀无声,似乎都在想着自己的心事,考虑如何把新的一天的工作做得更好。一出站,只听到“沙沙“的脚步声,急速地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班高峰期,大街上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这也许又是上班族形成的一景。过了九点,街上的车辆和行人顿时减少,公交车里也显得空荡起来。职业人士中午下班吃饭和休息总共一小时,没有午睡的习惯。“时间  相似文献   
3.
第一误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一认识误区约定俗成,由来已久。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是用这样的观念教育人民和下一代的,并且将它写入中、小学教科书,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事实证明,这种宣传是一种误导,它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比如:——水资源相当匮乏。由于缺水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之行     
应女儿的邀请,我与老伴于2000年3月30日至4月23日到新加坡生活了24天,其间参观了新加坡的圣淘沙海底公园、植物园、飞鸟公园、东西海岸等主要景点和国家图书馆、博物馆和国立大学,走访了部分人士,体验了该国人民的生活,了解和看到了一些民情民俗。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所见所闻,愿作为旅游花絮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人民的收入是相当丰厚的。不同职业的人月收入(新元)大致是这样的:打扫卫生的临时工,月收入四五百元;汽车司机两千元左右;一般工人一千四五百元;小学教师两三千元;中学教师四五千元;大学教师七八千元;教授上万元。国家公务员实行高薪制,比其他职业的人员要高出一截。除了本职工资收入之外,新加坡的职业人士有不少还身兼数职,收入就更可观了。新加坡的劳保福利是十分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