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应重视当前财政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李延均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两个比重”在不断降低,而且其下降趋势至今未见明显改观。另一方面预算外资金却增长迅速,并出现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的体外循环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在支出上,乱支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2.
财政透明度的有效性分为改善财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对公开财政信息激励与约束的有效性和由透明度本身决定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而上述三方面的有效性在财政透明度既定的情况下,依赖于一定的制度和文化条件.制度性条件主要包括是否建立起公共财政的治理结构以及政绩评价权制度如何安排,社会文化环境条件在于是否形成民主与法制文化.对于处于发轫阶段的我国财政透明度,这些制度与文化环境尚存在缺失,为提高财政透明度的有效性,应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加强相关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三重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国有经济改革的政企不分和所有者主体缺位的高难问题,十六大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本文认为,必须从国企改革的基本经验教训、国有产权性质及其机制链的要求出发,将在国资专司机构中构建所有者治理结构作为重点,将建立相互关联的三重治理结构作为三层级国资管理运营模式的轴心。  相似文献   
4.
李延均 《理论导刊》2005,4(1):31-33
与公共财政体制相对应的是公共权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必须在制度上确立"纳税人"范畴,实现由政治权力向公共权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同样需要一系列观念的转变。从我国财政新旧体制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花国家的钱”与“花纳税人的钱”这一对观念的本质区别,实现由前者向后者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出政府、NGO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局面,但囿于"市场–政府"范式,在彼此合作关系的制度安排中,尚未处理好逐利动机与公益目标的关系,也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路径的正确选择。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公私伙伴关系(PPP)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公私合作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契约治理公私合作关系的重点与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