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社会上有许多执法单位和服务部门喜欢聘请一些非本单位的人员来担当监督员,以对自身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这本是件无可厚非的好事,但一些新闻工作者常被作为邀请的对象,笔者认为这就有些不妥了。该不该请编辑、记者当社会监督员?到底该请谁来当?笔者认为这事值得商榷。请外人来当本单位或部门的监督员,我想本意应该是让这些清楚的旁观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监督,或提出中肯的建议,或提出善意的批评。而某些单位和部门热衷于请编辑、记者来当监督员,这里面恐怕有另一层用意。据了解,为了让监督员们热心于自己的工作,也为了联系方便,这些单位或部门逢年过节要请社会监督员们坐一坐、沟通沟通感情,甚至送点礼物,加强加强联系,平时方方面面也会多少给一些实惠。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我不知道受邀请的编辑记者们拿了、吃了人家  相似文献   
2.
常翻阅报刊杂志,近日留意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河报》在头版右上角公布有“本报新闻职业道德监督电话”号码,同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出版的《新闻记者》杂志亦登出了“本刊禁止有偿新闻监督电话”号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种做法令人击掌叫好。在人们的意识里,新闻媒体是监督别人的,而现在主动地、公开地让人来监督自己,目前这在媒体中并不多见,也是难能可贵的。况且,对尚处在发展中的我国媒体来说,很有必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笔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深知我们的新闻队伍里虽然大多数同志都是好的,但也存在极个别人不遵守新闻法规,干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  相似文献   
3.
笔者爱好读书看报,这两年各省、市党报办的大大小小的子报刊越来越多,可总觉得值得一看的越来越少。特别是近日从报纸上读到了几则所谓的新闻,心里更不是个滋味儿。笔者在邯郸市工作,曾在当地日报办的子报上看到这样一则题为《糖葫芦红艳艳,染的》的新闻(2003.1.15),当时根本没在意,未曾想春节回衡水老家时,偶然在当地一家报纸的晨刊(2003.1.3)上也看到了这则关于染色糖葫芦的新闻。细一比较,发现文中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