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宝丰县西部的无名山,峰峦如聚。山坳里,星星点点散落着十几户八家。这个小山村叫干山崖。山脚旁有个小、学校,上空飘着一面五星红旗。孩子们和山民们这一天聚集在学校的小场院里欢呼雀跃。他们今天终于盼来安装卫星电视和架设电话的喜庆日子。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妇女,矮小的个子,说起话来快人快语。她就是本文的丰人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顶山市人大代表——一段花。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年、建党80年,我们党所面临的社会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三大考验,如何增强党的意识,直面考验,迎接挑战,已经成为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新课题。一个拥有6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其成员党的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我们党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从政党的角度说,党的意识就是政治意识。一个政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要与政治打交道,就必然要有它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它要求每位成员都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方…  相似文献   
3.
从土地资源的功能上讲,主要有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上看,土地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得以强化,而土地的生态功能却在退化。从大的方向上看,"建设用地不足就挤占耕地、耕地不足就挤占生态用地",这种趋势并没有大的改观。突出表现就是在发展空间上城市与乡村间、工业与农业间等的博弈,在发展权和用地指标上地方与中央间的博弈。为此,必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发挥国土空间的规划管控作用,进一步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生产经营提供平台、边界和依据。要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强化督察监督与执法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4.
5.
愿天下人一路平安———记全国公安机关“学济南交警先进个人”常志军●杨占国卢钢也许是这一辈子和绿色的军装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志军没有想到,在他从军队转业到地方之后又走上了交警岗位,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十几年间,常志军先后当过执勤民警、车管民警、事故处理民警...  相似文献   
6.
1969年初夏,侯志光中学毕业后从天津市来到内蒙古科左中旗。二十多年来,他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做过领导。无论做什么,他都下决心干好它,可以说:“干啥象啥”。在到麻纺厂以,前,他曾领导粮食系统知青厂取得过年创利税15.5万元的好成绩,得到了旗粮食局的奖励。1988年宝龙山麻纺厂开始筹建,侯志光被调去担任副厂长。当时天津的家里、同学、亲友都希望他回去。但是他对科左中旗的各族人民及山山水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建设中的麻纺厂也向他伸出了挽留之手,他权衡再三,最后打消了回城的念头,坚定了献身内蒙古的信务之夜查后半生为…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标是,国家治理的法制化程度、权力更迭的民主化程度、官民关系的平等化程度、政治参与的有序化程度.本文在分析了影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诸多因素后,着重阐述了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要从改变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入手,由党政不分向党政分开转变、由政策治国向法律治国转变、由无限型向有限型转变、由党管干部向党选干部转变.  相似文献   
8.
望子成龙,天下父母同此心。然而良好的愿望未必有如意的结果,拳拳父母心未必不成东逝水。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才是教子育人的关键所在。然而当今许多家长的教育思想存在着种种误区,这里试剖析一二: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不能尝百药而医一疾,但可读百书而求一解.除一疾必须对症下药,求一解必要博览群书.最近一本国内政治学界的前沿性专著正在走入我们的视野,它便是我国著名政治学家王惠岩先生的力著&;lt;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gt;.书中每章每节里对中外政治理论与实践的阐述,都让人耳目一新;书中每一个专题都十分贴近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本书虽说是理论专著,但既没有经院哲学一类的陈词,又不乏“道不远人“的魅力.   ……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中国人民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核心利益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大团圆的强烈意愿,将解决国家统一范围的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列入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国策的指导下,顺利地实现了两岸关系的突破与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新变化、新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新时期宏伟历史画卷中最绚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