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梓楠 《学理论》2012,(21):102-105
1949年到1956年间,国家意志下的"社会主义化"逐步推进。这一时期,河北省高阳地区的乡村纺织业与国有企业①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竞争的过程,政府对高阳地区纺织业的态度也出现了从支持到限制,再到消灭的转变。高阳地区乡村纺织业可以看做是全国小规模乡村工业的一个缩影。在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下,乡村工业的发展背后是希望乡村工业持续扩张的地方经济利益与国家寻求资源有效配置目标的矛盾,以及国家政策自身承诺消贫致富与希望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的矛盾。推之,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与小规模乡村工业之间具有不可调和性。在"社会主义化"的大浪潮下,乡村工业往往扮演着牺牲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杨梓楠 《世纪桥》2012,(13):108-110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提出的普及教育方式,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小先生制的提出与当时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的教育现状有关;这一教育方式在全国推广后,反响褒贬不一,陶行知及其支持者极力提出解决的方案措施完善小先生制,乃至与反对者展开一系列针对小先生制是否适用于普及教育的论战。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小先生逐步实现了由普及教育工具向动员群众工具的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