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问题上,近年在质疑和批判传统上占主流的“程序工具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的“程序至上论“、“价值补充论“、“内容决定论“等,都经不起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考察.“平行论“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实体法与程序法既相互依赖、互为前提,又相互分离、相互独立,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进一步看,程序法可以弥补实体法的不足,程序问题优先于实体问题,程序应当先行.  相似文献   
2.
杨玉洪 《长白学刊》2007,(3):153-155
创业文化是能够开拓创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事业和新产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创业文化先进性的本质所在。创业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手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培育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和完善创业机制。  相似文献   
3.
杨玉洪  张信杰 《前沿》2002,(7):30-32
本文从战略地位、方针、内容和途径上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进程中世界政治生态的变迁极大影响着我国人民大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当代政治观.当代政治观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内在地决定了政治观必须以人民为本位,这是我国当代政治观与西方政治观的原则分野.当代中国政治主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大众,顶层设计与民意推动就成为当代政治观自觉建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社会的总体性视阈,既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维度肯定了现代性作为新的文明形态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作用,又以批判性的思维对现代化负面价值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与批判。这启示我们对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应采取辩证的态度。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给我们破解中国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两难选择提供的明智未来就是建构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性文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