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PX事件以来,厦门市民的环境抗争就一直为全国瞩目.本文藉由厦门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进行的"厦门市居民职业状况调查"的数据,从厦门市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满意度以及基于满意度而采取的相应环境抗争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分析,试图解释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公民个人在人居环境受损时采取何种环境抗争手段.  相似文献   
2.
污名化使个体或群体拥有或被相信拥有某些被贬抑的属性和特质,这不仅使被污名者产生自我贬损心理,亦导致了社会对其岐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影响公民对于污名行为的态度的因素很多,就业状况、同外来人口的交往意愿以及个人收入与污名行为接纳程度呈正相关,年龄、文化程度与污名行为接纳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户口、个人政治面貌、媒体因素也对污名行为的接纳程度有显著影响。污名化理论会成为认识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工具,尤其对于人们摆脱特定的针对某些弱势群体的社会偏见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