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段栋峡 《前沿》2010,(19):51-55
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其科学的哲学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两个必然"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入市场经济范式,使得"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甚至"经典社会主义"有着异质性差别。然而我们在"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中教条地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具体结论和传统方法,由此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错位,引发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的现实困惑。超越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变迁的路径依赖,建构理论现实化的桥梁,是走出当前困惑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晚年着眼于俄国农村公社的现实考察,提出了"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伟大设想,发展和完善了唯物史观。长期以来,学术界就"卡夫丁峡谷"问题引发了激烈争论,但是问题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当代形态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出场,在实践上实证了马克思的科学判断。我们重新解构"卡夫丁峡谷"问题,辩证地、历史地、多维度地正确厘认"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自身价值,对于正确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栋峡 《前沿》2011,(23):68-73
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对社会历史领域的彻底"祛魅",但其过度地据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容易产生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倾向:物性的张扬与人性的幽暗导致了"单向度的人"复活,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一片开满罂粟之花的诱惑之城。因此,克服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的倾向,在历史辩证法中再现"社会主义理想国",挣脱意识形态的纠缠是"脱魅"和信仰回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西方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是基于对西方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的一种理性认知。然而,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有着异质性的东方文化,在文化发展层面也凸显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内在逻辑。多维度解构东方语境下的文化内涵,在时间维度上寻译,在空间维度上探索,在逻辑坐标上致思,"三位一体"不断推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国际化和科学化,乃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5.
段栋峡 《前沿》2011,(5):60-67
唯物史观所蕴涵的方法论体系并不是单一的范畴叠加,而是由"元方法论""基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所组成的理论系统:以"现实的个人"为"总体性方法",从实践和实践辩证法两个向度诠释了社会存在如何决定社会意识;通过"社会过程论""社会结构分析法"通约"社会有机体;"进而探寻社会发展动因、动力的"具体方法"。我们通过这三个维度来图解和分析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内在逻辑架构,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思想体系,而是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及其后继者直面时代性问题,在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进程中,立足于民族现实和民族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出了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人民解放的现实道路,并做出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拓展,以此回应了时代挑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晚年着眼于俄国农村公社的现实,提出了“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伟大设想,发展和完善了唯物史观。长期以来,学术界就“卡夫丁峡谷”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但问题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当代形态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出场,在实践上佐证了马克思的科学判断。重新解构“卡夫丁峡谷”问题,正确厘清“问题”的自身价值,对于正确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一主题,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在的逻辑结构,对于我们深化党的理论创新生成机制认识和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造生命"的理念付诸实践,为我们探寻生命起源提供了一种科技可能,这既是对"历史之谜"的回答,也宣告了主体理性的真正复活。对生命的自然生成而言,人造生命的诞生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彻底祛魅,是一种自我的高度扬弃,是人的普遍意识的一次再呈现。然而,科技意识形态所造就的生命伦理"塌陷"引发新的哲学沉思,一种新生命的诞生需要新的社会伦理去规约,我们必须在"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