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中国知识界就开始纪念"五四"。此后,"五四"的纪念几乎年年进行,不曾间断。近百年来,中国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从发生的第二年就开始纪念;也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得到不同党派、不同政治力量以及官方与民间的共同纪念,并且持久而不衰。  相似文献   
2.
王奇生 《理论视野》2011,(12):51-54
下面我想讲讲国民党。国民党跟蒋介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在有的年轻人因为对当前的政治有看法,而去怀念国民党时代,这个绝对是有问题的。不管怎么样历史总是在进步,相对于大清王朝与北洋军阀,国民党绝对要强很多。同样共产党能取代国民党,自有其优长。我们如果撇开其他不谈,只从一个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术界早有论述,然而对于作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媒介的留日学生则很少论及。蔡元培曾在其《社会主义史序》中提到:“西洋的社会主义,二十年前才输入中国。一方面是留日学生从日本间接输入的……;一方面是留法学生从法国直接输入的”。其中尤以留日学生的作用为大。本文即就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过程中的贡献和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革命”与“反革命”被扩大化为非常宽广层面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阶级较量。不同政党以及同一政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争夺并试图垄断对“革命”话语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王奇生 《政府法制》2011,(12):46-48
一个口号或一个名词能否产生威力,亦当视时空语境而定。如"反革命"之名只有赐封给那些认同革命的人,才会有被污或受辱之感,而对那些本来就不认同革命的人来说,"反革命"话语的威慑力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1926年7月,蒋介石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自广东、湖南人湖北,一路势如破竹。然而,北伐军打到武汉时,武昌城屡攻不下,伤亡惨重,最后采取围困的方式,直到守城北洋军绝粮无援,才最终克复,前后持续40天之久,是北伐战争中北洋军抵抗最顽强、北伐军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陈嘉谟和刘玉春是吴佩孚手下负责守卫武昌的两位北洋军将领。北伐军攻占武昌后。两人被活捉。战争年代,处置俘虏本属常事。然而,对陈嘉谟和刘玉春的处置,不仅当时南北各方意见不一,全国舆论予以高度关注,更为传奇的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反革命罪”.竟是以审判这两位北洋军将领为契机而出笼的。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作为近代中国一个在救亡意识激荡了的新型知识群体,一个蕴藏着同时代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能量的精英群体,在30年代的民族救亡大潮中,基于其强烈的使命感和济世忧患意识,根据自身的环境与特点.超越客观条件的围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出了许多切切实实的的救国业绩.在这方面,以往学术界几乎无人关注过.值此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之际,试将当年海外学子悲愤激昂的救国情景作一回顾和展示,或有助于人们了解半个多世纪前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一个侧面.(一)中国派遣留学生出国,肇始于19世纪7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王奇生 《理论视野》2011,(11):50-54
历史钩沉,透过《蒋介石日记》,了解蒋介石的成长经历,解读他的性格特点,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蒋介石:幽暗、多疑、敏感,浓郁的"雪耻"心,事无巨细和越级指挥式的独裁,以及心态平和的晚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