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志捷 《新视野》2007,(3):55-57
梁漱溟与贺麟都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化学说中的理欲观各有鲜明特色,二者之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梁漱溟由其文化路向说出发,在力求儒学现代化的同时却坚守了传统的理欲观;贺麟基于其“新心学”的文化体用观,主张对中国传统理欲观和西方近代的新式功利主义思想进行创造性阐释,形成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的理欲观。本文试对这两种理欲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二者之间差异的理论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贺麟理欲观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1日至2日,由尼山圣源书院、台湾高雄孔孟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3海峡两岸儒家精神与企业经营"研讨会在位于山东省泗水县的尼山圣源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的指导单位为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协办单位为中华经贸暨学术交流学会、中华社会教育学会、高雄市产业发展协会、泗水儒商联合会.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台湾高雄的儒学组织、高等院校、企业界人士20多人,大陆方面则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党校、宁波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和政界人士近40人.两岸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了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就儒家精神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修养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 ,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仁”不仅是爱人 ,而且还要爱物。在这种环境价值观基础上 ,儒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道德行为规则 ,其中最主要的是“和”、“节”、“时”。儒家环境伦理思想对当代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是关系到能否长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关系到国家兴衰乃于整个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准确把握年轻一人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了解地价门Z成K,全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弄清跨b纪人才的成K:薄个社会环境的关系,对于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①想政治工作,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从而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大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为此,我们以近年来毕业后走I:肝作岗位的大学生、研究生为对象,在华北立省(…  相似文献   
5.
"合理、合情、合时"是贯穿于贺麟新儒学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他谋求儒家思想新开展、建设新文化的方向。贺麟运用这一原则,对中国的道德现代转型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和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阐发,其中的许多主张和见解,对于半个多世纪后的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哲学,宗教与中国文化精神:兼论中国人信仰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与世界其他主要化的重要不同在于,中国化的基本精神是人主义的,不是宗教神学的,在中国历史上,官方信仰了、学信仰也间信仰互相交错又彼此疏离,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及其在整个民族化中的作用十分复杂,从全局上看,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互渗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褒庇的主干和基本线索,提供给中国人尤其是知识人以安身立命的依托。虽然道教、佛中国历史上也有长久的影响,但追求彼岸不是民族化的主要传统。了解中  相似文献   
7.
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在历史上与儒家互动互补,两家学说都为中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道.道家人生哲学所蕴含的自然主义精神,其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脱俗超迈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可为人们恰当地认识和处理精神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供参考与启示,为当代人修养心性、调整态度、健全生命提供丰富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贺麟的宗教观既不同于"五四"时期反宗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也不像其他新儒家人物那样主张以道德或哲学去取代宗教.他的宗教观所关注的不是对人格神的信仰,而是宗教精神特别是基督教精神的文化价值,目的在于会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之体,研究和借鉴西方文化必须以理性的态度转化和吸收基督教精神的精华,认识其与西方的科学、民主、工业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以便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本世纪末万以往的片面发展现所作的理论反思未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这种全条的发展现赖以确立的文化前提,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重新发现和自觉追寻,以及对天地人一体生态观的现代转换现重新确认。这种文化观的内在精神是伦理的,又是审美的。近代以来的片面发展观只着眼于人的物质需要,忽视了人文精神的价值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而把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当作人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把单纯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当作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其结果,使人的物欲畸形膨胀,人们被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技术手…  相似文献   
10.
儒家仁学是一种人生哲学,以个体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理想。它即是一种伦理精神,又表达了一种审美趣味。儒家仁学不仅要在道德生活中寻求普遍的和谐,而且坚持从这种和谐中去寻找美,认为审美和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从精神上有力地促进这种统一的实现,进入审美境界、实现艺术人生就成为其人生哲学的目标与归宿。儒学仁学的道德审美理想不仅对于人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为当代人树立合理的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