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西方民族学各学派的代表作被陆续译成汉文传入我国。1926年,蔡元培先生在《说民族学》(载于《一般》杂志第一卷)一文里首次采用“民族学”这一正式学科名称。1928年,蔡先生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其下设的民族学研究组主任,在他的倡导下,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民族学的具体研究。1935年,中国民族学会成立,大量的民族学著作和刊物相继问世,许多研究成果为海内外学人所公认。建国后,随着我国少数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民族学理论队伍不断壮大,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2.
<正>抱塘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时空感的地方,历史上清水江鼎盛辉煌的木商时代演绎到这里就戛然而止。明清时期,来自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的各种文化曾经在这里碰撞交流,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之后,终于积淀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镜像。循着尘封了三百多年的湘黔古驿道,徜徉村  相似文献   
3.
天柱历史源流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发现尤以新石器时代、战国秦汉、宋至明等时期的遗存数量为最,表明距今一万年以来,清水江下游地段人类的活动就从未曾中断。  相似文献   
4.
侗族南部方言区与北部方言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北部地区文化涵化层次较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南部地区的涵化程度则相对微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几乎没有失落什么特质,也没有被当代文明冲淡。是什么原因造成侗族文化的结构现状呢?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借鉴历史经验,全面把握和构建当代侗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鉴于侗族北部方言区地域广阔,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进行整体的研究,我们选择了涵化面最广、涵化程度最深、文化变迁最突出的天柱县作一个案分析,试图理清北侗文化涵化的历史过程和社会机制,从而更好地为侗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丧,是人生旅程的终结。作为一种民俗事象的丧葬仪礼,乃最后一道人生礼俗,它标志着某一家庭成员即某一社会成员从此脱离了他的家庭和社会。有名学者陶立璠先生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人生最后一项“通过仪礼”和“脱离仪式”。透过丧葬习俗,我们可以窥视出某一民族特有的人生礼俗、生死观念、伦理道德、宗教思想、价值取向、人生哲学,以及家庭结构、亲属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金秋时节,江风送爽,我们从远口乘船溯江而上,游览神秘侗寨三门塘。 三门塘位于天柱境内的清水江畔,距天柱县城40公里。滔滔奔流日夜不息的清水江,从上游的苗岭深 处披荆斩棘而来,在坌处 镇以下由三门塘穿寨而 过,将这座古老的山寨一 分为二:左为三门溪,右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