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政治认同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是实现和推动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对维持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众的政治认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基于物质和情感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始终处于动态状态,围绕"基本认同"上下波动。总体来看,我国民众的政治认同主要围绕物质利益的获得与受保护情况、社会政治生活的有序与否、情感与尊重的满足情况以及未来期望能否逐步实现等四个基本向度展开。利益失衡、情感上的落差以及政治权力异化是导致民众政治认同不稳定的主要诱因。培植民众政治认同就要从民众利益的实现与保障、民众情感的维系与加强以及政治权力的规范行使等三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
罗柏林 《学理论》2009,(6):11-12
政治整合是各国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政治整合来说,只有从发生整合行为的政治主体入手,才能掌握不同政治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也才能有效实现政治整合,并形成庞大的政治整合力。从理论、实践诸方面看,以政治整合主体为出发点来研究政治整合行为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这也正是今后进行政治整合研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国家的政治安全受到国内政局、主流意识形态及外部势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应从夯实物质基础、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扎实政治制度、培育国家认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社会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对此,我国政治社会化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做出适应性调整:注重政治社会化介体间的关联与一致性,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展开政治信息系统性地整合与传递;注重利益实现与利益预期间的连贯与可持续性,以富民政策为核心增强政治体系的吸引力与感召力;注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和人员流动速率加快的现实与应变的及时性,以工作、生活场所为核心营建有序开展宣传教育的环境与氛围;注重有序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与便捷性,以解决民生问题的时效性为核心增强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