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党性修养作为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原则要求的内化,既是共产党人自我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在理论和实践上按照党性原则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净化的过程.进入新时代,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有必要从保持党旺盛生命力的根本维度、维持党员先锋性的基本维度以及坚守和彰显社会主义无可比拟优越性的顶层维度等三方面,深入探讨和分析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使党建设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党员先锋性更加突出、社会主义优越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胡德庆 《理论建设》2024,(2):101-112
“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显著的“对内”和“对外”双重价值。在马克思精神交往观视域下,其双重价值主要包括:对内刻入中国基因,发展国人的“本质性存在”;渗透中国精神,激发现代“生产动能”;融进中国理论,共建民族“自由王国”;以及对外展示中国形象,推进建设世界“现实共同体”。时下“讲好中故事”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敌对势力正有意扭曲中国故事、多元思潮正持续消解中国故事、数智空间正无声解构中国故事,以及少数“新一代”正被动误解中国故事。应从全面把握中国故事意识形态属性、以主流价值观引领中国故事话语叙事、用数智技术全时空赋能中国故事高质传播、分众化观照重点群体对中国故事接受度等方面,持续推进和拓展讲好中国故事实践,使其内外双重功能得以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3.
作为唯物史观重要范畴的“精神交往”,在青少年“本质发展”与“价值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民族复兴的“接替者”、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和“现实共同体”的“构建者”的基本进路。当前,在社会教育焦虑、功利思潮流行、全媒精准灌输与数字空间建构的共同驱使下,青少年精神交往倾向于高压化、物质化、被动化和虚拟化,影响着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应通过以“师生一体”化解精神高压、以“需求驱动”纠偏功利倾向、以“时空扩展”强化自主意识、以“物质支撑”拉回现实世界等路径,解放新时代青少年“天性”,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四维一体”的“现实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