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当代实践观察,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范畴具有新内涵,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作用展现出新特征,即适应具有双重性、全球性、民主性、中介性、自我调节性。把握这些特征是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重要内容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由当代实践观察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范畴具有新内涵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作用展现了新特征 ,即适应具有双重性、全球性、民主性、中介性、自我调节性。把握这些特征是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重要内容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讲话中与此相关的内容阐述了一种新的发展观 ,它以丰富的内涵、必然性的揭示、鲜明的时代特征 ,引起了舆论界和理论界的关注。一、丰富的内涵《讲话》用了六个自然段 ,系统阐述了这一发展观。关于发展的根本目的 ,《讲话》明确地回答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不是满足少数人的需要 ,不是实现某种抽象的原则 ,也不是为了单纯的经济增长 ,而是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 ,努力促进…  相似文献   
4.
精简机构,是邓小平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关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大声疾呼:“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精简机构的理论,对于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日益完善,但活力有待增强。只有做到“三个代表”,才能充分发挥上层建筑核心、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的作用,为上层建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量的适应,增强上层建筑活力。“三个代表”是上层建筑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是人民军队缔造者之一,也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首创者之一。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就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不过几个月,周恩来同志发表了《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总结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我军斗争的经验,总结了抗战两个月的教训,正确地解决了抗战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组织和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阐明了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政治工作人员和群众之问的辩证关系,十分精辟地提出了“以革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需对上层建筑的服务对象、策略、方式、目标、效率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再塑,增强其服务功能,主动应对WTO的挑战,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发展壮大自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根据、内容、目标和基本原则,是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上层建筑中最能体现其活力的是人的因素。《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并实现了国家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奖和惩、升和降、稳定和流动、预防和监督的统一,从不同方面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从而激发了上层建筑的活力。但与各项改革要求相比,活力仍是不足。应规定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实行公开竞争,就职兴行就职仪式,严明纪律、追究连带责任等,以便进一步完善《条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多次提出精兵简政、精简机构。它对克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困难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起过重大作用。它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正确把握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