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变革中的主要争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远招 《湖湘论坛》2005,18(1):30-32
综观新时期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变革所开展的学术争论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否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根本上进行变革 ;二、应该从何种角度、按何种思路来进行体系变革。通过对各派观点的总结和概括 ,可以看出 :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过程中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特质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是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舒远招 《求索》2010,(1):85-88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存在指人们的社会存在,即人们在社会关系之中展开的现实生活过程。该过程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因此,物质生产活动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物质生产方式被理解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在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即能动的活动过程中,内在地包含了意识要素。在国内哲学界,人们总是把马克思所说的“人们的社会存在”,误解为“社会的存在”,即把“社会”而不是“人”当作了社会存在的真正“主体”,人们还总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归结为“物质生活条件”,试图把它物质化、客观化,并取消其中所包含的意识因素。对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的误解,表明人们并未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存在即生活”的哲学洞见,因而未能把人们的社会存在当作一个真正的总体概念来看待。在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时,海德格尔对存在与存在者所作的区分具有重大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3.
自贝卡利亚最先明确提出废除死刑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宣布废除死刑。可以说,废除死刑的主张,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但是,康德和黑格尔在自己的法权论著作中却明确反对废除死刑,并明确反驳了贝卡利亚的观点。他们一致认为,死刑的实施,其首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正义,而非为了社会的功利。所以,废除死刑,就取消了诸如杀人者必须偿命这样的正义原则或公理。在当今废除死刑的世界性潮流面前,康德和黑格尔作为哲学家的观点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在作为马克恩主义哲学主要来源之一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整个现实表现为一种完满的、生动的、必然的联系,而精神及精神的自由构成了这种联系的本质和核心。黑格尔同时认为,精神概念倘若不把人格作为自己的内涵,就只能是一种“无生命的、无色调的和站不住脚的普遍性”。①本文试图通过论述黑格尔关于人格与精神、绝对人格同个体人格、神性与人性等关系的理论,揭示精神与人格在黑格尔那里的分裂,并剖析黑格尔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信任危机早已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热门话题。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有哪些表现?造成信任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消除信任危机的路径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已做过大量叙述和分析,并展开了不少讨论。笔者也试图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监督     
黑龙江省大庆市加强对案件审判质量的监督;湖北省竹溪县民政局建立民政资金严密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7.
舒远招  贺跃 《湖湘论坛》2011,(5):103-107
作为唯理论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勒内·笛卡尔虽然主张天赋观念论,但在他的唯理论思想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论因素:第一,在论识的起源上,他不仅主张天赋观念论,也主张有一些观念(感觉)来源地外物的刺激;第二,在阐述其主要哲学原理“我思,故我在”时,他把内在的感觉和想像都当作了“我思”的一部分,认为“我思”包含了“我感觉”和“我想像”;第三,在论证物质实体的存在时,他充分肯定了感觉的想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感觉的想像在笛卡尔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考察西方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的发展时,应把他的思想也当作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舒远 《南风窗》2014,(25):68-71
<正>持阴谋论者指出,检察官故意等到晚间宣布大陪审团决定,而州长没有让国民卫队及时到岗到位,因而给暴徒们制造了充分的打砸烧抢的机会,是故意让弗格森镇在世界面前出丑。《密苏里修正法规》第556款规定:"关于此事(自卫)的任何正当怀疑都必须看作是有利于被告的证据。"也就是说,当威尔逊关于自卫的证词与其他目击者存在冲突时,应以威尔逊证词为据。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人的问题始终占有核心的重要地位。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实用人类学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费希特的知识学是对人的自由本质的揭示;谢林的同一哲学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哲学虽然把绝对同一体或绝对精神作为统摄和支配整个自然和人类的更高力量,但实际上是把人的精神或理性提升到了“绝对”、“上帝”的高度,而且在这个异化的范围内仍给予人以重要地位;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由人本学和自然学两部分构成,他虽然强调了人对于自然的依赖性,但肯定在地位上、在道德即价值论意义上人高于自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入学”的角度,尤其是从人、自然、神(绝对精神)三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0.
在国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思潮中,英国学者乔治·莱尔因1986年出版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富有特色并引起了国内学者重视,不少学者发表评论。有人肯定他对正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批判和依据实践观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尝试,也有人指出其重构含义存在歧义甚至相互矛盾,由于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误以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存在"困境"。这些评论有可取之处,也有进一步展开的余地。该书对重构之必要性的分析包含对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价值的肯定和对其他多种重构尝试的评介;在概述正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了较深入的批判,并点评了正统理论之捍卫者和一些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征和适用范围也作出了可取的理解。但关于困境的表述含糊多义,对两个重构含义的关系阐释不清,用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思想来摆脱其思想困境的做法显得自相矛盾,把摆脱这种困境当作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目的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