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虚假共犯的可归责性讨论了行为人假装具有犯罪意图,客观上实施了帮助或者鼓励实行犯的行为,是否能被归责的问题。虚假共犯是否具备共犯的犯罪心态是该问题的核心。美国判例倾向于共犯心态的着力点在对犯罪结果的共同认识。在实用主义指导下,虚假共犯"不可告人的动机"与犯罪心态的界限会受到模糊,从而平衡现实利益,达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与环境污染、毒品泛滥、恐怖活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四大公害。构建合理的青少年司法制度,对遏止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意义重大。澳门地区在教育刑论的指导下,构建了合理的青少年司法制度,帮助违法青少年的生活步入正轨。教育监管制度作为澳门少年法中保护处分的一部分,在矫正方式、矫正理念、矫正程序等多个方面贯彻了教育刑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涉案人身、物品等可以实行"搜索"措施。实行搜索的条件包括:必须有法官签发的搜索票;签发前应达到"相当理由"的实质标准等。搜索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期待,划分了检察官与法官的权力,体现了《宪法》中的比例原则。我国大陆地区的搜查制度改革应借鉴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重视公民的住宅权,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全面适用于对物证的排除,逐步完善制度配套。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宣布正式成立,市、分三院和16个区县院全部成立未检专门机构,由此,北京市检察机关三级未成年人案件检察机构组织体系组建完成。现在,基层检察院的生动实践正在持续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