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1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那么,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真理,也必然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辩证唯物论关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的原理,其意义就在于,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前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于企业而言,所谓以人为本,从其终极的意义上说,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满足社会和人的不断发展的需要,这是一切企业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的终极缘由和根本道理。当然,企业不是政府,也不是慈善机构,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首先得有不断累积的经营利润,但是利润从来都不应该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最高理念,利润只是一个企业不断满足社会和人的需要的一种回报,只是企业追求不断发展的某种理念的一种结果。满足社会和人的需要,不仅仅是指满足客户的需要,当然也包括满足企业职工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与职工自身发展之间应该是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工既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在人的社会性意义上说,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目的和手段是辩证统一不可割裂的。把这个深刻的哲学道理应用于企业发展的实践,那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企业发展依靠职工,一切发展为了职工。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有企业,如何把企业发展依靠职工、一切发展为了职工落到实处,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  相似文献   
3.
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要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就必须研究与探讨经济建设与其它各社会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包括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就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而言,社会主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决定了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样,社会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可以说实践是一个从主观发动到客观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践观念建立的过程,即形成实践的目的、动机及实践结果的观念创造和实践的过程设计。第二个阶段是人以物质行为的方式作用于对象,即实际地改造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从主体的角度看,就是以观念指导行为,调控人的物质活动。  相似文献   
5.
真理问题不仅是个认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并且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成,存在与发展的本体性活动,本质上它是属人的社会性活动。因此,实践与人的精神活动和认识活动天然永恒地连结在一起,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天然统一体。因此,人类的认识活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又必然是主观的能动的革命的批判的。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是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上,尤其在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的结合上,实践中我们仍然存在着偏颇,认识上也还存在着模糊。因此,明确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培养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邓小平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造就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的问题,把人的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人类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场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的事业。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与支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必将失去它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们必须坚  相似文献   
9.
义利观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自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以来,人们就必然面对,也必须面对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并就如何把握与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做出某种回答。所谓“义”,即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是事物之度,人心之制,也就是指社会的道德范畴。所谓“利”,就是指利益、好处,一般指个人利益。义与利作为对立统一的矛  相似文献   
10.
周长英  赵尚杰 《明鉴》2000,(3):3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