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告以浙江为个案,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总体态势相对平稳,青少年违法犯罪总量不断增长。报告揭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六大特点,描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六大基本趋势,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控而不止、防而有漏的原因,进而根据社会控制、社会整合和社会化理论,提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设想,并认为这一体系应由组织网络体系、维权保护体系、教育监护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令人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2000-2005年浙江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深入翔实的考察分析评估,浙江省青少年违法犯罪总体态势相对平稳,得益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预防夯实基础、机制创新综合预防、法制教育常抓不懈和硬件设施形成规模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北京市"漂白蘑菇调查"事件到浙江省的"钱运会案",最近较长一段时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多起事件,似乎显示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有所累积,甚至表明政府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社会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社会阶段,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面临着种种挑战。义乌市公安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党政总揽、公安有为、服务主动、控制有力、群众满意”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安全工作经验。从社会学视角考察,该经验的形成,植根于义乌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同时,该经验的形成,也是当前社会控制机制建设的一种良好模式,满足了转型社会时期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需求。当然,随着社会情势的不断发展,该经验也需要在社会安全体系、社会安全机制和社会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本报告根据浙江省的调查,对当前社会稳定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群众对当前社会稳定情况的评价相对较高,对未来社会稳定发展的预期也比较乐观。同时,群众对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些典型性行为的支持度有明显区别,呈现喜忧参半的现象。此外,群众认为官员腐败、贫富分化与社会治安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三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6.
浙江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基本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全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再被人们关注的情况下,浙江的情况如何?鉴于此,我们对于浙江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根据调查,对于浙江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可以提出两个基本判断和六个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朽灵魂;创新,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不能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的社会,也是难以挤身于人类文明社会之列的社会。自人类社会历史之演变发展,推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猛烈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趋势,创新,更是成为决定一个民族或者社会,在未来世  相似文献   
8.
钟其 《观察与思考》2011,(10):10-17
我国历来注重县治,无论是传统社会中的“政不下县”,还是近代强调地方自治的新县制改革,抑或是当代县域的党政治理模式,县级政权都拥有比较完整的国家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钟其 《公安学刊》2008,(6):27-3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在社会安全建设中主要取得了四大成就: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强;刑事犯罪被持续严厉打击,刑事发案保持动态稳定;信访处理机制更加规范有效,群众信访问题得到一定疏解;群体性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总体发生起数明显下降。与此同时,还创新和获得了若干基本经验:“枫桥经验”的推陈出新与全面发扬;“平安浙江”战略的深入开展与稳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均衡和协调统一;区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0.
钟其 《法治研究》2009,(11):44-51
环境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主要分析对象,概要描述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况、主要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详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四大关键原因。在此基础上,就未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