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的大学,校舍富丽堂皇了,教学设备现代先进了,学生居住条件改善了,教师学位提高了,领导们能说会道了。然而,大学的品格、风气、精神、声誉却没有随之改变,反而丑闻越来越多,投机取巧、利欲熏心的风气  相似文献   
2.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长乐 《学习月刊》2009,(21):31-32
毋庸讳言.大学行政化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而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受聘到新成立的南方科大任校长后.所提出的要在该校管理中“去行政化”的思想.则将我国公立大学中严重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人们面前.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思考和热议。  相似文献   
3.
教师作为大学教育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和大学职责的主要承载者,对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几乎没有实质性发言权。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上下级之间本应有的平等交流,已变得非常奢侈……我国大学目前基本上是教育部下辖的教育行政机构,所有活动几乎都在教育部的主导下进行,"千校一面"为基本的精神形态。同时,大学通行的是行政的逻辑和原则,行政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北大11名教授建议的"高考成绩+专家面试"高考模式,在媒体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该建议"理透、情切",抓住了高考问题的要害,为高考回复本位、大学回复本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反对者则认为该模式缺乏现实性,既对教育落后地区学生不公平,又无法抵御权势力量的干预,根本无法达到保证教育公平的目的。纵观双方的观点,作者以为都有道理,但亦有缺陷。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之中,我认为还有几个重要的认识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从而形成共识,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个问题是外来人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人口流动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在特定的政策和制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定义,所谓流动人口,就是暂时离开常住地的短期迁移人口。常住地以乡、镇为基本单位,短期可以短到一天。所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构成了流动人口的基…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已有很多讨论,然而,钱老还有一段较少被引用的话:"中国还没有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钱老所提到的"受封建思想影响"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徐长乐 《唯实》2004,(Z1):63-64
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仍以"1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利益主体单位,近年来浙江金华市、安徽马鞍山市和江苏苏北等市要求加盟长三角,因此"15+1"的狭义长三角概念应当逐步淡化,取而代之并应进一步强化的将是以江浙沪三省市为合作主体和更高行政级别的经济合作交流模式,我们也可称之为"泛长三角"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国后的教育方针在理论形态上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在实践形态上则比较复杂。其为政治服务的精神主旨放大了阶级性的内涵和功能,导致教育方针在反映教育普遍性特征和特殊性特征方面的比例失衡。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而使其具有可以与时俱进、能够进行修正和完善的张力,则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是创造新科学、新知识、新化的机构;大学是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是专家、学们公开追求真知、真理的场所;大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道德、健康情感、良好的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能力的地方。对大学本质和宗旨的误解、误读将使大学的信念扭曲、精神失落、功能异化,使大学不像大学,成为缺少大学品格和精神的职业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0.
使大学更像大学——现代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教育作为传播和创造人类明的事业其精神和品格无疑是高贵且神圣的然而这种作为大学特征的高贵性和神圣性,在我们现实的大学中却显得淡薄且逐渐被疏远,而与此精神相悖的功利主义,庸俗风气则日见昌盛,这无疑显现了大学中存在着深重的精神危机,要使大学显现出自身就有的高贵性和神圣性,就就该让大学像个大学,而大学更像大学的基本途径,就是对大学与政府之间行政性隶属关系的解构和致力于大学地自主办学的新制度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