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三十而立”1990年11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迎来了它的三十周年华诞,卢嘉锡这时已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专程由北京前往福州参加庆典。他在给物构所的祝词中写道:“三十而立”:一定要在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树雄心,立壮志,立足改革,立足竞争,立足创新,看远一些,搞深一些,把我们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真正办成我国具有特色的结构化学综合研究基地之一,做到实验与理论,化学与物理(或其他非化学学科)。结构与性能,静态与动态,基础与应用等五重双结合,并对各组双结合实现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的基本要求,争取为…  相似文献   
2.
“周公”情深物质结构研究所的工作刚刚打开局面,有了一些基础,卢嘉锡正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1966年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像一阵突发的狂飙,铺天盖地而来,任你是什么人,任你做什么工作,任你在什么地方,任你愿意不愿意,统统被卷了进去。极“左”思潮登峰造极,领导层和知识界首当其冲。卢嘉锡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戴上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大帽子,因为他还是福州大学副校长和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属于当权派之列,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又被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帽子,成为“双料”的打倒对象,更是在劫难逃了。他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大潮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大声疾呼和坚强推动下,从80年代开始,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大潮,人们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下解放出来,寻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关于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体制的改革,也酝酿了多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导思想:改革要有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科研单位的社会化。卢嘉锡在1983年初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科学院改革的任务,包括机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试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等等。1984年1月,…  相似文献   
4.
阮家新 《党史纵横》2003,(12):29-32
群英荟萃 1956年,国务院组成了以周恩来为首的科学规划委员会,着手考虑全国科技长远发展任务和目标,召集了600名科学家到北京共商大计.这是新中国科学界的第一次群英大会,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会,卢嘉锡也在其中,他的兴奋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5.
阮家新 《党史纵横》2003,(10):17-21
编者按:卢嘉锡,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50年代我国最年轻的一级教授和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之一,从主攻专业来说,叫他物理化学家或结构化学家,也许能更准确地表明他活动的领域和他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6.
阮家新 《党史纵横》2003,(11):22-25
留学英国 从19世纪70年代起,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中国兴起了一股强劲而持久的"留学热"--到西方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用于重振祖国.其间虽因世界战争或其他障碍而时有中断,但只要一有条件,这股"热"就又兴盛起来,可以说,已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这种现象,很像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里所说的故事:"西天取经".  相似文献   
7.
从抗日战争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战爆发60周年的时候,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今天,在两个世纪之交的前夕,环顾宇内,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巨大因素,中国正以令世人瞠目的步伐迈向未来,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为此而感到欢欣和自豪。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几代人奋斗牺牲、自强不息的成果,而抗日战争则是其中的第一个翻身仗,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变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起着转折的意义,可以说,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以积极姿态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政务国务 卢嘉锡一门心思地从事科学研究,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安贫乐道,不计名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曾稍改科学救国的初衷,从未想过从政的问题;然而正因为他的治学精神,正直为人和爱国热忱为各界人士所共睹,所信服,所推崇,他义被推上了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开宗明义,为什么要提统一的完整的抗日战争?难道还有不统一不完整的抗日战争?这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虽然只有一个,但如何看待抗日战争,主要地是如何评述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活动、地位和作用,长期地得不到统一的或接近的看法,以至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写出一部统一的而不是分离的、完整的而不是局部的抗日战争史来。笔者认为,当时虽有国共两大政党,却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日;两党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虽存在根本分歧,但当时都以抗日为第一要义、第一要务,合作是主要的;在抗战实施过程中,虽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之分,但这是战略统一下的分工,是同一战争中的两大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域,是互相配合、互为策应、缺一不可的。抗日战争早已成为过去,许多问题已由历史划上了句号。对这一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上都占有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