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和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治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性、实效性、针对性。从长远看,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最终立足于农村的教育和经济。  相似文献   
2.
法学的实践性品格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面向实践性教学,然而目前的实践性法学教育由于在理论上存在认识分岐,导致法学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各异,因而有必要重新构建实践性法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批判了功利主义的缺点 ,并以“作为公平的正义”代替功利主义 ,这是对功利主义的一种超越 ,但是这种超越在现实中多是一种理想而已。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尺度。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法理使然。本文以法哲学的视角从精神利益可物化性、人性发展、人权保护、法制统一、公平原则等方面对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公正审判权的含义和价值诉求,指出了完善我国公正审判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法治的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治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性、实效性、针对性。从长远看,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最终立基于农村的教育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法官对凶宅案件的认识意义不同,以致在实务判决中出现了支持凶宅诉求与不支持凶宅诉求的两种相反判决方向。从方法论上去检讨发现,法教学义的论证思路虽然能实现合法性证立,但其判决结果与社会期待的正义相背;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论证思路是可取的论证进路,实现了规范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统一,但增加了法官的合理性论证负担。通过后果主义检校发现,法教义学方法在解决此类案件中不符合理性目的,从而确立了诚实信用论证路径在此类案件中的排他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9.
韦志明 《长白学刊》2010,(1):109-114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与惯习理论,社会生活方式是在场域与惯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进而可以认为,在民俗习惯影响下形成一种习俗意义的生活方式。习惯权利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正当主张:其正当性在于它在价值上体现了秩序价值,在内容上体现了对人们日常生活利益关系细节性划分的意愿与实践,产生方式上是民意的直接表达,产生与运行效果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高效统一;其主张性在于它要求人们对已然形成的生活方式之事实予以尊重与认可。  相似文献   
10.
法律权威实现是一个"过程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西方历史上,法律权威得到观念上认同,宗教上的说教,制度上的设计,因此法律在社会中始终处于"中立的权威地位".在中国,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使法律湮没于道德之中,而单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法律只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并由此异化为"人治"意义上的权威.通过历史的比较考察,法律权威实现所要考虑的因素是:观念上的认同,制度上的设计,多因素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