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聂爱平  顾小荔 《求实》2003,(12):46-48
个案监督是我国人大依法监督的一种新形式.目前,学术界对此不断进行探讨,多数学者肯定了个案监督,认为此举对于遏制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高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尚处于法律实践摸索阶段的各地基层人大,有许多积极的做法值得借鉴.进一步完善人大个案监督,充分发挥其在法律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监督法的起草工作早在1986年就已经开始酝酿,历经六届至十届共五届全国人大。据统计,从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到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历次全国人大会议都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制定监督法的议案,共计222件,参与联名代表共计4044人次。就同一个主题提了200多件议案,是空前的。就同一件法律案的起草,几经搁置,三轮起草,  相似文献   
3.
李锐  顾小荔 《时代主人》2007,(12):38-39
科学、合理地选择立法项目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关键环节,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紧密结合本省实际,始终把立法选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总结立法规划计划编制工作经验.多方采取改进措施,着力提高立法选项质量,增强立法计划实施成效.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区域立法协调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吃不开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学者们根据以地域划分方法将沿海和内地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即东部地带基本达到或接近“成熟型”,中部和近西部大体属于“成长型”,远西部则属于“开发型”或“待开发型”。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别,重新高速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快速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紧接着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些对位于中部地区的省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谈谈法规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法规清理顾小荔1.关于法规清理的阶段性与经常性的思考过去,法规清理二般都是采取阶段性进行的方式,每一阶段间隔的时间,事先无法设定,而是由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来确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法律调整对...  相似文献   
6.
关于政府规章设定罚款处罚限额问题的思考□顾小荔行政处罚法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赋予了政府规章一定的行政处罚设定权。该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政府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16日上午,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大会的2889名代表,2799人为物权法的表决投下赞成票。10时10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物权法获得通过,代表们以雷鸣般的掌声为这部历时13年才诞生的法律而欢呼。  相似文献   
8.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地方立法工作之中。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端正学风,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十届人大常委会产生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开展立法工作,共制定和修改法规57件,批准南昌市人大常委会提请的法规案46件。回顾五年来地方立法工作历程,可以说,"着力提高立法质量"的思路已  相似文献   
10.
6月9日至10日,全国促进就业机会平等立法高级研讨班在南昌大学前湖大厦举行。本次研讨班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江西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协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