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宗发  魏登才 《政策》2006,(2):48-49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期《政策聚焦》栏目专门就此组织一组文章, 介绍有关情况,研究有关问题,阐述有关政策,希望能对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帮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省各地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登才 《学习月刊》2011,(24):25-26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关踺时期.在这一时期党中央提出和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全党开展了深入的学习运动.在我党历史上形成了空前浓厚的学习氛围.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延安时期推行的学习制度、采取的学习方法、形成的学习思想、倡导的学习精神值得今天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党员意识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超越性、自觉性和动态性是党员意识的本质特征,主导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先进性是党员意识的基本特点。党员意识的养成,关键在于加强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4.
论创新人才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的特征,若按素质的结构与层次划分,可分为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若按个性结构划分,可分为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若按成就层次划分,可分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创新人才的特征,对于全面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目标选择是:优化配置社会科学创新资源,提高社会科学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理顺创新主体的系统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地方社科院是我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专门队伍,在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推动学科体系和学术观点的创新,深化科研方式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加快领导方式和管理范式的创新,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和科研保障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