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形成,作为领导活动之灵魂的决策机制有其独到之处。从总体来说,中国封建社会基本上都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只有皇帝才拥有最高决策权,贞观时期亦然,但在具体的决策机制上,唐太宗极力营造一个“君臣合契”、“共理天下”的政治局面。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而这种政治局面的形成,不仅仅依靠思想作风建设,更重要的是制度上机制上的保证,制度上机制上的设计使得贞观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2.
从1982年到1997年过渡期的15年中,香港的波一澜无不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终于,历史走出了它沉重的过去,开始了新纪元──香港以平稳过渡、持续繁荣的面貌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爱国主义是香港回归的伟大精神动力。在香港问题上,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表现为香港同胞对祖国根深蒂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表现为中国政府和香港同胞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保持香港的稳定繁荣而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献身精神。一、中国政府制定大政方针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1.“收回…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列上,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从哲学的视角看,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是个自觉的历史实践,资本主义是个自发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社会特点,自觉性加快了历史进程,缩短了人民的痛苦,是人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自觉性是把双刃剑,极易成为自伤的利器,使社会主义道路异乎寻常的艰难。了解社会主义自觉性特征,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主义的种种现象和本质,从理性上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4.
人的异化把人类生存发展的多种需求都归结为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成为物质需求的形式,人变成了消费动物。被资本制造和刺激而无限膨胀的物欲推动无节制的社会生产,通过破坏和毁灭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也在破坏和毁灭人类自身。所以,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时,必须改造人的需要。通过消除人的物化、异化,才能使人类对整个社会生活和生产作出自主与自觉的调控,实现自我克制、自我超越,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从某一侧面说,社会中一切属人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社会中一切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差异或对立。社会要凝聚人心,协调矛盾,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历史前进,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利益导向。本文认为,正确的利益导向就是对需要的因势利导。需要是利益生成的自然基础,是人类行为的原始动力。合理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开发、刺激和强化人的需要,人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就会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如舆论、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将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动力引向社会进步方向,从源头上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这就是利益导向。利益导向决…  相似文献   
6.
封建社会官吏道德评估的主体是君主和上司。是否为王室效忠成为评判官吏德行的第一标准。与此相适应,各级官吏为了自身利益总是提拔效忠于自己的人。如东汉有权推举者是累世公卿家族,征召人才则由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和地方长官把持。被推举者为了官位利禄不惜卑躬屈膝,曲意逢迎或肆意贿赂。隋唐之后实行科举考试制略微好些,但应考官竟成了考生的“恩师”,考中者要对“恩师”效忠。历朝历代官吏的升降都是由上司决定,在下者必须绝对服从上司,处处表现出对上司的忠贞不二,这样形成一个只对上负责不对民众负责的习气。同时也使营私、…  相似文献   
7.
改革是一个利益调适的过程,它可能带来群众思想情绪的不稳定。当前,国家主导的政治理念、价值理念及制定的政策法规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群众思想情绪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相对贫苦、需求增长、权力腐败和干部素质低下均有可能诱发群众的不稳定情绪。领导者要主动调适矛盾,化解群众不稳定情绪。  相似文献   
8.
1848年,《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共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自由流动,文化选择难以控制的时代,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面临三种文化走势。这就是产业化、国际化和多样化。产业化———民族文化发展之要求在中国,“文化产业化”是继“农业产业化”之后的新名词,并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它要求人们,打破传统的经济、文化两极对立思维而代之以“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双向互动思维;文化就是经济、文化就是市场的统一思维。它要求人们,走出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文化生产方式而换之以社会化大生产。文化不再无价,除了公益性文化外大部分文化成果中…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的制度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实现效率与公平需要制度来保证,而制度的选择首先取决于中央.由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时间仅隔一年,中央在效率与公平的制度建设上有不少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