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择学问之路的动机和目的,是多样的;对不同的人而言,当然有其个体的主导动机和目的。无论做什么样的学问,无论什么样的人做学问,走学问之路,都应当有其内在的价值依托,也必须以价值作为做学问的根本前提。古今中外,一切做学问之人,概莫例外。如果说有所不同,那只是在价值定位的起点与归宿,价值所涉及的范围与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的主要身份是教师,但由于在大学从事教书工作之余,还必须进行一些相关的学术研究,因此从宽泛的角度看,也算是一个学问中人,虽然并不是一些人眼中那样的“学人”,既然也…  相似文献   
2.
老舍早期小说的文化观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舍早期的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的解析,指出老舍是在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基础上,介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老舍的这种文化观照的视角实质上是一种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既有批判、又融合着认同的文化温和主义,而这种态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复杂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男性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礼凤  何锡章 《理论月刊》2005,(12):133-135
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首次拿起解剖刀,深入到男性世界内部,揭露他们的雄性饥饿,批判他们的丑陋、自私、无能、无爱、不负责任、玩世不恭与放荡不羁,彰显出作家与众不同的男性观。这既与作家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有关,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