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数字时代的到来导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数字不平等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新的风险来源。作为数字鸿沟的新样态,数字不平等表征为数字技术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具体表现为被商业与资本裹挟的平台组织逐渐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算法应用中的偏见植入与歧视再造,以及公民数据权利的贫困,导致数字时代“权力-权利”关系的失衡。数字化生存常态化、数字孪生空间的交叉作用以及平台组织权力捕获的共同影响,强化了数字不平等的复制、扩散与叠加。不同于传统的数字鸿沟治理思路,数字不平等强调主动规制与主体赋责,以治理共同体的形式应对数字技术的不确定性与负外部性,最终实现“权力-权利”关系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文献。通过对国内现有文献的整理与评估发现,学术界围绕社会管理体制中公众参与的内涵、价值,面临的困境和相应的解释与分析,以及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策略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研究。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一议题的研究存在整体研究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继续推进和深入研究,促进有益的学术探索与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3.
"政治-行政"二分自产生以来就饱受诟病。回顾"政治-行政"二分的历史,还原"政治-行政"二分的本来面目,加深对这一公共行政领域核心问题的理解,反思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是进行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研究上的便利性并不能对现实中的公共行政实践予以令人信服的解释,它对公平、正义等这些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考量,使公共行政遭到扭曲。但"政治-行政"二分应该作为公共行政的主要原则,因为它确实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更能促进公共行政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如何影响社会治理过程并推动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数字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权责对等、激励机制、共识机制与共享机制等关键要素。在与社会治理的深度互动与融合发展中,数字技术形成了赋能工具、治理机制、价值标准与治理手段等治理属性,能够拓展社会治理网络、整合与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重塑社会治理公共价值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再生产。数字技术有望解决治理模式转型的稳定预期以及社会治理共同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但亦存在治理风险。国家要继续推动面向数字化的政府转型、构建面向数字化的规则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挥数字技术更积极、更有效的治理动能。  相似文献   
5.
正在公民治理这一理论谱系中,其主要理论和基本观点比较集中在美国学者博克斯(R.C.Box)的《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斯盖特(H.L.Schachter)的《重塑政府还是重塑我们自己》、金和斯蒂文思(KingStivers)的《政府与我们为一体》以及博盖森(P.Bogason)的《公共行政与后现代:美国人2000年后的一些研究重点》等研究文献中。明确提出"公民治理"概念,并对之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模型建构与制度设计的是美国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