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国习 《湖湘论坛》2009,22(3):41-43
甲午战争后,湘人自保自强的思考及其对传统官治政体的失望,使湖南地方自治呈现其必要性。而中央权力的下移与地方权力的上升,省级大吏的开明态度,省内绅士群体对湖南地方自治的热心及全国维新势力的关注,又为湖南地方自治提供了可能性。湖南地方自治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应时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
刘国习 《湖湘论坛》2008,21(2):47-49
严重的民族危机推动清末湖南留日学生提出湖南地方自治的主张;革命派从反满革命的立场宣传湖南地方自治;改良派主张通过地方自治以救湖南从而救中国;两派的宣传为湖南地方自治作好了舆论和技术准备,也推动了全国性地方自治舆论的形成,但二者都有过于功利和浮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群众"概念在古今东西的不同语境中含义完全不同。在中国古代,它对应于"民"或"臣民"的称呼,用以指代绝对服从于君主专制权威及其官僚体系的普通百姓,它强调的核心意见是"服从",较少贬低和轻慢,基本属于中性的称谓;而在西方,一直以来主流的舆论和哲学意见都将群众视为一群无个性、无影响、无智慧、无姓名、无面孔的"群氓",属于贬义的称谓(西方习惯于用公民概念表达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