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这个进程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个进程并没有结束.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风雨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在新的世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管理不仅有生产力的属性和生产关系的属性,还有文化的属性。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演变的历史,就是重点思考和突出管理的三重根本属性中其中某一方面的历史。管理的文化属性表明,要全面提升管理的境界和效率,必须树立正确价值观,用先进文化指导组织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管理的柔性特点和西方管理的刚性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实践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基于中西文化交融基础上的未来管理必将带有刚柔相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工业革命引起了战争形态的变化,自然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军事思想的飞跃,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关于科学技术与军事关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军事装备的更新、作战方式的变化、军人素质的提升,战争实践也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与军事关系的思想总结了人类军事实践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宝库,确立了研究军事科技史的科学方法论,为无产阶级军事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军推进科技强军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在以哲学的方式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的过程中,李达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发展。李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构建了唯物史观的框架体系,构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框架体系。李达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融会了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果,而且与近代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时段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贯穿到各个社会科学门类的研究之中。李达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仅"形塑"了中国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冯契在以下四个理论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冯契从事实界、可能界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人的本质就是"要求自由";关于人的自由,冯契立足广义认识论进行考察,提出自由就是"化理想为现实";关于人的理想,冯契着眼真善美的统一,提出理想就是"现实的可能性与人的要求的结合";关于人格,冯契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构建"平民化自由人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者,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中负有特殊的使命。近几年来,军内学者从多方面对我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关于军队与民族精神的关系1.军队和民族精神息息相关。有学者认为,民族精神具有国防军事功能。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支军队都和民族精神渊源深厚。民族精神所激发的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是军队战胜敌人的强大动力;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军队和民众整体统一性的精神纽带;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军队精神的社会根基和历史渊源〔1〕。有学者强调军队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