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梁剑 《求索》2007,(8):162-163
王船山在解读经典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诠释学思想。王船山认为,诠释的首要任务在于获得对文本的知,由此出发,王船山诠释学认为经典之解读,或为求其原意,或为借古证己。求其原意,应当“高著眼”,遵循上下文原则。借古证己则是一种创造性的诠释法。王船山于此强调诠释者“胸中应有一段经纶”,在创造性的诠释过程中,诠释者关注的重心不再是文本“本有”之“定指”,而是追求“各有契合”。由此,文本的意义是开放的,对文本的知具有无限展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刘梁剑 《探索与争鸣》2023,(9):26-28+177
<正>我国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均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旨趣,乃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历史最好的继承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正是《中庸》所强调的文明传承开新意义上的继承之道:“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当代性召唤中国特色,而要理解中国特色,就需要了解其中包含的两个层面的变革: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度越古今之别;由中国特色见出生成于其中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