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各个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体现。党在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脉相承的,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般原则。同时党的马克思主义观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卢迎春 《前进》2016,(9):21-24
正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我们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首先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开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探索不断深化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又一次飞跃。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取得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逐步展开,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  相似文献   
3.
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途的理论是马克思基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分析得出的科学的理论。俄国农村公社具有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二重性”特征,决定了农村公社的发展前途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解体,另一种是可能保存下来并为新社会利用。农村公社要保存下来并作为新社会发展的支点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成果概括为"三大成就",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成就"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丰富和发展,说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真正的生态文明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继承是造成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理论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最新成果。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阶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分析了阶级的起源和发展规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列宁吸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阶级理论最精华的部分,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揭示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历史和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了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党在新时期提出"四位一体"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必须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毛泽东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主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辩证的利用西方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毛泽东有关西方文化的思想对我国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在其艰苦斗争的两个多月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巴黎公社在社会建设方面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和尝试对于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