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泉根 《新东方》2010,(4):44-48
隋唐至明中,海南一直是中国贬谪流人的重要去所。唐宋时期,贬谪海南的官员名单屡见位高权重的名宦。盖炎炎遐方最称政治倾轧中胜利者的打击报复之心。北宋流贬崖州司户的丁谓回去后,曾与人论天下州郡,他开玩笑说,堂堂宰相去做崖州司户,可见崖州最雄盛。  相似文献   
2.
周泉根 《新东方》2005,(8):56-59
一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艾氏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几成公认定理。用这种观点审视文学批评史也同样具有理论的效度和信度。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万变不离这四要素之宗。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3.
周泉根 《新东方》2011,(3):48-52
中原政权直至唐代才真正实现对海南的有效管治,海南大规模流贬史也自此掀开,通过对勘各种正史、方志、笔记、家谱、碑铭以及各类刑法地理之类的典志等史料,以诗史互证为重要方法,以考察唐代流贬制度为切入,以海南贬官为案例,笔者清晰地描绘了唐贬官由江南到岭南再到海南的万里投荒的路线和蛮荒忧惧、郡县逼迫、贼寇劫扰等凄风苦雨的贬谪心理及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周泉根  涂琼 《新东方》2013,(5):17-20
海南岛自汉武帝辟郡以后,废置相寻,数次兵扰,皆劳民伤财,汉末至梁初实际不得其地,即使设郡也多在海北的徐闻。梁陈隋通过与冯冼家族合作,才开始有效治理,但直到隋炀帝末年才开始大规模推行郡县制,却遇到地方反抗,唐代才得以稳步推进郡县治理,其标志是设立都督府。德宗贞元五年(789)之前海南诸州的军政首领都督一直都是崖州刺史兼任,之后才由琼州刺史兼任。考察唐代海南的历任都督,对文献稀缺的海南中古史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利用各种资料考证出十二位李唐一代海南岛的军政首脑。  相似文献   
5.
周泉根 《新东方》2006,(2):33-34
中国近现代社会是一个方生未死、玄黄待定的过渡转型期社会。梁启超在其《过渡时代论》一文中曾详瞻论述:“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1]的确,这次转型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是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根本性重塑。从动态指向上看,中国过渡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周泉根 《新东方》2008,(5):61-64
早期的海南岛籍历史人物罕见于史册。据笔者考索各种正史、笔记、方志、家谱、碑志等资料后认为,今天我们可见的历史上第一个名姓具存的海南岛籍人物是六世纪末反隋起义者王万昌。而第一个出仕的海南籍官员要到八世纪才出现,即唐玄宗肃宗朝的何履光。  相似文献   
7.
周泉根 《新东方》2014,(3):75-79
以周公为关键人物之一所开创的"礼乐文明",是古今中外仅有的以"乐"命名的一个文明时代,将乐设定政治框架中的核心要素,乃是基于礼乐相须、诗乐襄礼的文明构想。春秋晚期,礼崩乐坏,诗从乐之语的身份中独立出来,关于礼乐文明时代的文献遗存也开始被整理定型,乐从襄礼的文明实践转变成为知识反思的对象。从诗学观念史的角度将这两个阶段分别名之曰乐教时代和乐论时代。本文从乐论时代关于以乐为教的四个方面的论述,透视了乐教时代诗的地位,并因此论证"诗言志"的实质内容:乐教时代的诗或附属于乐,不过是乐语;或并列于《书》,不过是先王的德义记录;或是襄礼中沟通神人的工具,或是道政中表达政通人和的载体。"诗言志"所言之志,或是礼、或是政、或是德,该命题是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更是"千古诗教之源"。  相似文献   
8.
秦并六国后,征服了南越人,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桂林、象郡,海南“为象郡之外徼”①。此时的海南在主权上虽与中原政权享有对等的地位,在文化上却倍受中原鄙薄。汉武开边以来,在海南设儋耳、珠崖两郡,海南自此纳入了中原政权的统治,但因海南地处远方、又隔着琼州海峡,处于中原政权的神经末梢,所以郡治屡立屡废。唐以前中原文化对它的影响仍是非常小,直至冯冼家族接受招抚后,海南才在真正意义上受中央政权的掌控。自此以后,拉开了官员流贬海南的帷幕,这些被贬官吏为海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