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宪法修改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试图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资今后再修宪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说的叙事方式包括叙事主体、叙事动机、叙事时间和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其中叙事时间是小说叙事方式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要素。它的变化常常牵动视角、语态、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因为“时间就是变化的第一种形式”(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时间的本质意味着变化。作家对叙事文本的把握,首先表现在对时间的有效利用上。叙事时间作为一种叙事手段,无论它以如何复杂的面貌出现,总可以根据它的表达方式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笔者认为现实时间(故事时间)是小说的基础.如若以此为参照系.则可把小说时间分为习惯现实时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宪法修改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试图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资今后再修宪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行刑社会化是晚近刑事法学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推进监狱行刑社会化、建立社区矫正制度、健全出狱人保护机制是构建行刑社会化的三个要素,本文主要探讨前两个要素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权利质权是以可让与的财产权利为标的的质权。我国的权利质权在理论研究和实务运用上都不是很完善。本文就权利质权的立法价值、标的范围、与其他担保方式竞合的效力等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制度设计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解释法律的职权[1],其作出的法律解释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法律解释权配置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理应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长期虚置或实际旁落其法律解释职权,明示作出法律解释的情形十分罕见,大量的法律解释由并非居于主要地位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作出。批评者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国法律解释权配置不当,法律解释领域存在着解释主体泛滥,解  相似文献   
7.
自然法学强调法和法律的区分,认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之外存在法.在私法领域,基于私法的造法性以及制定法的局限性,适用法律时允许依法解释或在法律之外寻找法的做法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在公法领域,鉴于公法限制公权力及保护私权利的性质,公法解释是否还能突破公法的明文规定甚或在法律之外再找法?本文认为,公法原则或公法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认识到的真理,本身即为法,公法规范若不合这些原则或理念,应被摒弃,转而适用其他合法之规范,公法涉及公权力行使的法律漏洞不允许以扩大解释作填补,惟涉及私权利享有之法律漏洞允许依法扩大解释.公法解释应遵循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合目的原则和合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