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名誉校长钱伟长莅临暨大视察时,在听取校领导的工作汇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钱伟长教授,是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的名誉校长和董事会董事长。作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老十分重视、关心我国的科教事业,而这几年钱老对我国的高等华侨教育  相似文献   
2.
刘晗  夏泉 《东南亚研究》2012,(3):107-112
党化教育是国民党掌权后在思想领域实行一党专制的重要手段,尤以民国国立大学内的党化教育最为典型。本文着重以民国华侨教育家郑洪年任校长期间的国立暨南大学为考察点,探讨国民党在国立大学实施党化教育的主旨、具体措施及其影响,以加深对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历经109年的苦难抗争,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了“起来”革命话语,广泛组织动员群众。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来”革命话语的概念意旨逐步明确和升华,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国人释放了强大的号召力、动员力、感染力,促使党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相连的信任桥梁。“起来”革命话语的三种语义既有主旨核心又有辅佐补充,兼具革命目的与革命成效,相辅相成,共同形塑了毛泽东“起来”革命话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是“起来”作为革命话语最贴切的释义与最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介绍和评价汤开建先生的《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5.
英华书院是清嘉道年间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内地后,伦敦会传教士为冲破清朝“禁教”政策的束缚,在中国本土之外的南洋华侨社区创办的一所主要面向华侨、办学时间最早且规模最大的新教教会学校。本文主要分析了该校创办南洋的缘由与始末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南洋华侨的文化认同与适应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本文对1929年6月由国立暨南大学组织召集的第一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以文化认同与适应为视角进行初步研究,旨在探讨教育对华侨的文化、社会认同与适应的建构、贡献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铸作为党和政府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期主持中南局和广东省的工作。陶铸十分重视华侨高等教育,曾亲自担任“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和在广州重建后的暨南大学首任校长,为暨南大学的重建与发展,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忠信笃敬"的暨南校训,是构成暨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建校百年之际,弘扬"忠信笃敬"的校训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思泰是一位两个世纪前旅居中国广州、澳门长达 37年的瑞典人。他于 1 9世纪上半叶撰写的《早期澳门史》一书是西方学者系统研究澳门问题的拓荒之作。龙思泰是一位对早期澳门问题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0.
焦蓓蓓  夏泉 《东南亚研究》2011,(4):80-85,96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为聚集的地区,不少华人有宗教信仰。东南亚地区华人按其宗教信仰大致可分为:华人穆斯林、华人基督徒、华人传统宗教信仰者。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宗教教育,有利于了解这一地区华人的宗教信仰与发展趋势。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宗教教育这一概念,然后对宗教教育学术史进行简要回顾,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东南亚华人的宗教教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