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硝基苯对小鼠脾的毒性作用,采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用硝基苯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 mg/kg、52 mg/kg、105 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处死,立即取出脾检测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和T-AOC,并对其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MDA含量逐渐升高,SOD、GSH-Px酶活性和T-AOC逐渐降低;与油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光镜下白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生发中心不明显,高剂量组能见到少量的凋亡细胞;电镜下白髓区淋巴细胞染色质聚集,核周隙增宽,核边集现象增多,高剂量组可见个别细胞核膜破损,核内容物外溢.结果表明,硝基苯对脾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能够诱发机体氧化应激和脾淋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给您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在130多年前,云南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就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实验病理学原则和分组对比方法,用1日龄雏鸡30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低硒(0.0289mg/kg)日粮、不同水平加硒(0.07、0.10、0.15mg/kg) 日粮以及以植株叶面喷硒玉米(含硒0.07与0.15mg/kg)为主的基础日粮,研究了8周龄内雏鸡对不同日粮硒的反应。结果表明:低硒日粮组雏鸡临床及病理学上呈典型的硒缺乏症病变,而加硒与喷硒各组均未见有明显变化,说明均有一定预防效果。但从血硒、组织硒(心、肝、胰、骨骼肌、肌胃)水平和血液与组织(同前)Se—GSH—Px活力及增重效果来看,以0.15mg/kg水平硒,特别是其喷硒日粮组的效果最好。检测、统计结果:各组血硒与血液Se-GSH-Px、组织硒与组织Se-GSH-Px活力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为硒与Se—GSH-Px的抗氧化学说及其在该病的病因、发病和预防机理提供了理论佐证。 喷硒与加硒日粮组比较结果:喷硒玉米日粮中的硒在雏鸡体内的吸收、蓄积以及有效地转变为Se-GSH—Px的量比加硒日粮为多;且对肉鸡的增重效果也好于加硒组。组织硒含量测定结果证实,喷硒日粮饲喂肉鸡8周间,其可食性组织硒含量符合人的食品卫生要求。进一步说明植株叶面喷硒的可行性。检测、统计结果还说明:不仅血硒、血液Se—GSH—Px活力可做为该病的病原和亚临床诊断指标,血清LDH活力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氟致牛脾淋巴细胞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的机理,以牛脾淋巴细胞为材料,用终浓度0.2、0.4、0.6和0.8 mmol/L氟化钠(NaF)溶液柒毒,培养24 h,检测牛脾淋巴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DNA-蛋白质交联(DPC)效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内GSH-Px、SOD活性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而MDA含量、DPC系数不同程度增大,且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证实,氟能够通过诱导体外培养牛脾淋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导致其发生DNA-蛋白质交联.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硝基苯对小鼠肾的毒性作用,采用灌胃法对试验小鼠用硝基苯进行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52、105 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处死,立即取出肾通过相应处理用于抗氧化指标检测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染毒小鼠主要表现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水样变性,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内质网脱核糖颗粒;细胞核发生形变;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扩张;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肾和血清中MDA含量逐渐升高,SOD和GSH-Px酶活性不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硝基苯能够诱发小鼠肾细胞发生氧化胁迫,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饲料中添加600、900、1800mg/kgMnCl2建立亚慢性锰中毒模型,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第30、60、90d剖杀鸡取肝组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了锰、铁、铜、锌及钙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染锰组鸡肝中锰、铜含量升高;锌呈波动性升高;铁、钙含量降低,呈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其中锰与铜呈显著正相关,锰与铁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过量锰对鸡肝中铁、钙、铜、锌等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对肝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7.
采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进行硝基苯(NB)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 mg/kg、52 mg/kg、105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观察小鼠肝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检测了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光镜下肝细胞水变性,电镜下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内质网脱核糖颗粒;细胞核发生形变;次级溶酶体、脂滴数量增多,糖原颗粒减少等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中的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细胞色素b5和EROD酶的活性逐渐升高;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表明NB对小鼠肝毒性作用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强;EROD可以作为检测环境中NB污染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号召全国人民"形成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把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文化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将落脚点放  相似文献   
9.
硝基苯染毒致小鼠脑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硝基苯染毒致小鼠脑的毒性作用,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进行了硝基苯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52、105 mg/kg,每日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椎处死,立即取出脑,检测SOD和GSH-Px活性和MDA含量,并对其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硝基苯对小鼠脑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大脑血管间隙扩大,周围神经纤维疏松;小脑、海马区部分浦肯野氏细胞核固缩、核溶解,锥体细胞核固缩;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明显肿胀,粗面内质网形态扩张;大部分胶质细胞电子密度增加,胞核变小、核固缩,胞质内细胞器明显减少;有些神经纤维脱髓鞘,神经微丝溶解;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MDA含量逐渐升高,CAT和SOD活性不断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硝基苯可以通过氧化应激和诱发细胞凋亡对小鼠脑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经过6年开发建设,为我市的民营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在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中,民营区将总结经验,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有新突破,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我市民营经济的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