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法律事实即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或现象,是有证据证明、可以运用法律方法识别认定的客观事实,其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规范性、可证性和学理性.裁判事实是公权力机关依法认定的事实,其基本特征是主观性、公定性、已证性和实务性.在内涵层面上,法律事实和裁判事实表现为客观和主观、无权和有权、应然和实然、基础与表现四重关系;在外延层面上,法律事实和裁判事实表现为交叉关系.促进裁判事实无限接近法律事实的思路,需要提升证明标准的立法水平,明确法官自由心证叙明原则及制度,并确立法官行为标准和评价规范.  相似文献   
2.
张中奎 《求索》2012,(8):114-116
清帝国设置"苗疆缺"官制的动因是为了稳定流官队伍,减轻其对苗民的剥削,加强对苗疆的统治。"苗疆缺"所涉及的官员品级和名称繁多,范围主要在云贵川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清政府可根据形势的发展,改变"苗疆缺"流官的数量及驻守年限。"苗疆缺"官制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制定支援边区/边疆的相关政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中奎 《学理论》2011,(11):341+347
大学生面临的素质危机使学习《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成为必然。然而,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在财经类院校开设这些课程,需要自主编写教材,适应财经类学生群体的特殊要求。自编教材有其目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