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所称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从七个不同的危机组成的系列加以分析,这些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迄今依然存在。过去三年一系列经济事态是前所未有的:全世界仍然在应付75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危机不是由於某一种原因造成的;相反,至少可以找出12种互相作用的原因来。同过去多数经济灾难不一样,这次危机的震中在美国。这场危机引起国际上作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并减轻其影响。尽管存在一些小问题,国际协调合作迄今是做得很不错的,将来仍然会如此,而这正是全世界免遭更严重经济衰退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意识形态霸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1卷第4期上发表了克里斯托弗.芬利森、托马斯.A.李森等人联合撰写的文章《看不见的手:新古典经济学与社会秩序》。文章考察了新古典经济学(即通常所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兴起过程,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成为一种权力技术:它广泛地渗透进各门学科,取得了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地位,从而在构建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自由主义的商品化、私有化逻辑的过度扩张已导致巨大的环境和社会危机。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思潮的兴起经济学是一门最具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3.
美刊《当代中国杂志》2006年2月号刊登了中美经济与安全评论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I.帕利题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外部矛盾: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全球经济萎缩的危险》一文。文章认为中国目前所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虽然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来探究这一问题,但其观点确有借鉴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当前发展战略的局限性:相互对立的学说在过去的2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近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即使是…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来,加拿大和世界的许多重大发展,直接间接地推动着加拿大的证券业和投资。这包括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和银行、信贷公司、保险公司及证券商四个传统"支柱"的走向统一化。在加拿大历史上这四者的功能一直是各自分离的。在如此发展的情况下,加拿大联邦政府,安大略和英吉利、哥仑比亚省政府施行立法,并大力改变非居民和非证券加入证券业及证券商分散于其它金融领域的管理规定。该立法,  相似文献   
5.
法律科学会有诺贝尔奖吗?托马斯·S.尤伦教授的论文从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法学学术研究的当前状态和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在法学研究中存在一些科学方法的基本素,但一些重的、定义性的基本素被遗漏了: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核心或范式和普遍公认的经验或实验证实的标准与方法,这些体现科学之特性的素是作为科学的法学所应该具有的.尽管如此,法学研究已经长期存在对经验工作的关注,而且不久之前,法学研究中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工作已经增加.新近的法学理论化涉及法律的后果,其价值会通过经验和实验工作而被人们所认识.法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着清晰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法学研究更像科学.此文是美国新时期经验主义法学的代表作,对今天中国的法学研究不无裨益.尤伦教授1946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分别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文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Swanlund教席教授、法学教授.尤伦教授是美国法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有“法经济学的祖父”之称,是美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推动者和积极参加者之一.其声名远播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中国等国家,是一位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著名法学家.尤伦教授著述丰厚,其著述在法经济学学科的引证率位居英文文献前十名,代表作有《法和经济学》、《认知、理性与法律》和《环境政策的基础》,其中,《法和经济学》一书已被翻译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法文和俄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概念的产生过程以及联合国在概念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尽管"治理"概念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但本文关注的只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理论争辩,不过,本文也探讨了去殖民化、地方化和人权等与联合国有关的早期观念,而这些观念恰恰是较为晚近的思想所反对的。本文分析的视角侧重学者的看法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工作者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治理"指代一整套公共的和私人的复杂结构和程序,而一些通俗的作家却倾向于认为"治理"就是"统治"。  相似文献   
7.
尼采将古希腊悲剧视作酒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艺术品.阿波罗梦幻般的祥和、光辉的世界与狄奥尼索斯狂乱、迷醉的世界在古希腊悲剧中得到完美结合.生命短暂易逝、现实残暴凶险,无论对初识世界的古希腊人,还是对惶惑不安的现代人而言,艺术都是人们转化恐惧、寻求安慰的重要媒介.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激发了被简化了的世界的表象.凡是在生活中饱尝艰辛的人,都需要这个表象,这便是艺术的慰藉功能.作为超经典的世界文学,无疑更具备这种慰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战争中使用计算机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以前,从动员人力物力投入作战区域到检索情报数据、增进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计算机曾发挥过多种作用。然而在最近的冲突中,我们发现计算机逐渐变为一种“作战手段”(武器),现代部队正忙于发展信息技术,即“作战手段”。本文着重论述了国际人道法中最具深远意义的问题,即在21世纪的冲突中,逐渐形成的以网络为中心、四维的作战形式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1]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产生两个极端的结果 对萨达姆·侯赛因政权采取军事行动不仅是必需的和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正确的选择,我将告诉你这样做的原因所在。 美国最终再次在波斯湾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并不是要完成1991年的海湾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