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于宗教工作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逐步把宗教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新时代,1982年19号文件奠定了中国特色宗教治理的理论和政策基石,世纪之交形成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竖起了宗教治理的政策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我国宗教治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2.
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之所以遭遇曲解,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学界对其价值哲学基础研究不足。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为反思视角可知,列宁对价值目标的分析,为解决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他对价值取向的分析,为宗教斗争策略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基本立场,展示了未来政治制度的蓝图,夯实了革命斗争实践的群众基础;他对价值效用的分析,为无产阶级政党洞察宗教本质、宣传无神论、教育人民群众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他对价值实现路径的分析,对无产阶级政党宗教政策和斗争的方法策略具有深远影响,极大地推动了革命斗争的胜利进程。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探究其价值哲学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构建、政策出台,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日益深入和广泛地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宗教将在哪些方面和意义上受到影响和发生改变?思考中国宗教的发展总体趋势,必须把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这两个要素当作先决条件。我们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上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历史方面看,我们继承的是以儒释道三教为主流的、重视和谐与包容精神的文化传统;从现实看,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宗教发展受全球化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从这种宏观的角度看待中国宗教未来的发展,可以得出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