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人的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泓 《世纪桥》2010,(21):84-85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灵魂,知识经济的发展实质是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的竞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播和研究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性环节,作为社会的主体——"人"才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人是社会的能动要素,人的创造与创新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位推动力。为此,国内学者纷纷探讨如何提高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指出必需从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扬弃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传播的方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功能,以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探讨了改进哲学教育和研究的理念、思路、导向、内容等方面的对策,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成为符合培育创新人才的阵地,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银行利率,既是微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方面,也应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现行的以低利率为主要特征的利率体制,已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1)制约了银行的吸储能力。低利率挫伤了存款者到银行存款的积极性,使储蓄存款的增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提出。要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围绕落实中纪委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八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强化领导,理顺思路,明确责任,积极作为,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在工作中做到“七个围绕”。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前提和基础、互相依赖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促导各尽其能;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保证各得其所;不断拓展和整合各种社会关系,实现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5.
朱晓庆  张绪栋  朱泓 《世纪桥》2011,(19):123-124
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思潮20世纪中叶以来深刻影响了教学领域的思想和活动。本文试从知识观转型、师生角色转换、教学过程重构三方面初步探讨教学后现代转向的主要特征,并力图论证这些特征对创新思维组织过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开放的眼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  相似文献   
7.
改变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状况,是我国高校德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培养,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改进道德教育方式,提高德育对象的主体性;更新道德教育的内容,促进道德教育贴近生活;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刘赟  朱泓 《传承》2011,(27):82-83
随着独立学院的蓬勃发展,配套的评估也应该跟上步伐。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比起普通高校的评估有着其相似性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对于独立学院的评估,大部分体现在办学设施和人才培养方面。这两方面对独立学院的影响重大。而独立学院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其评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评估应该起到"以评促建"原则,从而促进独立学院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哲学素养是一定的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有机整体,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哲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哲学素养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人格境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文风既是党风问题,也是世风问题;它既反映着作者的文化理论修养水平,也反映着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体现着作者的综合素质,甚至体现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气质。此文作者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文风朴实、文笔犀利,直面从政、为官的一些不良现象,鞭辟入里,对新时期党内文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刊将分三期全文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