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反映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当前,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既是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的dUTPase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研究,本研究利用PCR扩增获得dUTPase基因,通过亚克隆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dUTPase和p EGFP-C3-dUTPase。p ET-32a-dUTPase经IPTG诱导表达出dUTPase蛋白。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抗血清,并利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其效价。p EGFP-C3-dUTPase转染BHK21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UTPase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dUTPas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5.7 ku,与预期相符。表达的dUTPase His融合蛋白能够与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抗体效价为1∶8。真核表达的dUTPase蛋白在转染的BHK21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UTPase蛋白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了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然后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DCK细胞。分别使用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蛋白免疫电泳试验等方法检测了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在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RNA依赖性RNA聚合酶能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一起在MDCK细胞中良好表达,且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在80ku处出现阳性条带,说明表达的外源蛋白具有免疫活性。表明成功构建了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内实现了表达,通过检测荧光蛋白,发现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复制酶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免疫原性好的Ⅰ型猫疱疹病毒(FHV-1)gB截短蛋白和制备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以用于检测gB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及FHV-1的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本试验截取gB蛋白的优势抗原区并插入pET-30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gB,测序正确后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将获得的重组蛋白免疫6周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测定多抗中和效价,使用FHV-1感染后的细胞样本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blotting检测其反应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表达FHV-1截短gB蛋白的重组质粒pET-30a-gB,在37℃诱导8 h后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制备FHV-1 gB截短蛋白多克隆抗体中和效价为1∶48。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可特异性检测出FHV-1感染细胞中的gB蛋白。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gB截短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中和效价以及较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解析gB蛋白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5.
衡宝战役是渡江战役后,于1949年9月至10月,由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实施战略大迂回,在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市)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重兵集团的一次重大战役。在战役过程中,解放军在情报战线上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斗智斗勇,隐真示假,用假情报迷惑敌人,使解放军从容地采取正面进攻、东西迂回、断敌退路的作战部署,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LTR基因的体外启动活性,将其克隆至含有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栽体中,构建了LTR重组质粒及其缺失不同区段的重组质粒,转染DF-1细胞测定萤光素酶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缺失U3时萤光素酶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缺失U5时萤光素酶的表达反而上升,这表明U3区可能具有强启动子功能,而U5区可能具有负调...  相似文献   
7.
8.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龄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尿囊腔和卵黄囊2种途径均能使病毒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7.24/0.2 mL和10-6.4/0.2 mL。病毒感染鸭胚后,电镜下可观察到肝和尿囊膜中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 nm,无囊膜;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可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尿囊膜与肝,细胞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消失。病毒经肌肉注射、口服和滴鼻均能使28日龄鸭感染发病,致死率分别为86%、89%和97%。研究表明,DSHDV能很好地在鸭胚上生长并致鸭胚各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感染途径均能使雏鸭感染发病且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