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卫生许可证的行政诉讼案件,反映了《食品卫生法》关于主体的规定,由于时代的变迁产生了法律漏洞,导致司法实践中理解与适用法律的困难。这一法律漏洞,涉及行政许可主体的扩大,不宜由部门规章与法院加以补充。因此,在《食品卫生法》全面修订为《食品安全法》时,应运用经济法的主体理论,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案例研究区剐于一般的案例分析,旨在透过案例总结与提升其中蕴含的部门法规则或法理问题。从研究所涉及的案例数量而言,有个案、类型化和整体性三种案例研究方法;从研究的视角而言,有部门法学、法理学和法社会学的三种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国法学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案例研究应当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职务发明制度是我国专利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专利纠纷较为集中的一个领域,研究其理论基础十分必要。本文从职务发明制度利益协调与平衡的精神出发,研究了其所涉及的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职务发明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国外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应将劳动合同理论作为该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友根 《法学评论》2020,(1):148-159
对法律文件的违宪审查是我国合宪性审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的违宪审查实践中,针对法律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存在着合理审查、中等审查和严格审查等不同的审查标准。对于经济领域的法律,一般采用合理审查标准,但近年来在涉及言论自由的经济领域,其审查标准往往会提高。在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中,如果法院在个案审判中发现法律存在违宪嫌疑时,可以建立向最高人民法院移送的机制,并通过听证程序进行充分论证以决定是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合宪性审查请求。在审查中,对于我国的经济法律不宜直接采用合理审查标准,而应提高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5.
论商标权的性质李友根Ⅰ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中被统称为商标权,然而商标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其内容包括哪些,理论界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种看法;1."集合权"说此说认为"商标权就是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  相似文献   
6.
同城的律师之间如何交流?青年律师应该怎样成长?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怎样规范?去年岁末,南京市律师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南京律师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南京律师论坛既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演讲,又组织青年律师大胆走上讲台。并且请专家进行点评,品头论足,分析长短,使青年律师明白差距,感受期许。限于篇限,编辑部截取每位发言者的主要观点发表,以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7.
论立法语言的规范性——从企业终止原因的法律规定谈起李友根立法语言的规范性是立法工作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和内在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法律规范的效力。因此,立法语言应当体现“权威性、逻辑性、庄严性”①。笔者认为,立法语言的规范性还要求其符合...  相似文献   
8.
目次一、引言:案例与问题的提出二、户外广告的管理权力三、户外广告的权利四、结论一、引言:案例与问题的提出2000年4月,某市城市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城建局)与该市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法律奖励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法学理论在描述法律对社会的调整机制时,着眼于指出法律通过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制裁违反义务的行为,将主体的行为纳入法律轨道,从而建立和维护法律秩序,实现法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法学理论对法律规范结构的分析均不同程度地建立或局限在假定、处理、制裁或行为模式、法律责任等框架内。正如有学者指出,“传统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从判决书公开的案例发展进程来看,法院的立场似乎从确定逐渐开始后退,或许此种后退正表明了司法对待法律问题的更加慎重、对隐私利益与权利保护的更加注重。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的过程、结果是否应当向全社会公开,应当根据裁判文书本身的性质来决定。一般而言,基于司法审判权的本质要求与现代网络社会的技术背景,裁判文书应当上网公开。对于当事人的姓名等信息,不应也无需基于隐私权保护而予以删去,只需对当事人以外的相关主体的信息基于利益衡量而加以适当保护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