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曹雪芹在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通过对神圣地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亵渎和叛逆,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新的进步,为我们留下了值得记取的历史经验。今天,我国已经建成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旧社会脫胎而来的,在这段历史河床上,不可兔地沉淀着旧社会的残渣。彻底清除它,还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这些残渣,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为不仅有属于资产阶级法权系统的东西,还有属于封建宗法等级特权系统的东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研究·自序》中,俞平伯先生说过一句话:“我尝谓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一个‘梦魇’,你越研究便越觉得糊涂。”后来作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被人多次拈出,严加批判了。其实,这话并非全无道理。《红楼梦》这部小说,一般看看或泛泛而论,反倒明白得很,若再想进一步去琢磨,便觉已迷五里雾中,糊涂起来。这况味,在它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中,恐怕鲜有不心知者。明白而糊涂,糊涂而明白,再明白而再糊涂……这个螺旋形的红学圈,大约是永远摆脱不了的。诚然,放眼未来,“糊涂”总要解除,红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正是不断解除“糊涂”的历史。但对具体的研究者或具体的流派来讲,每一新出现的“糊涂”却都有两个可能的结果:或超越它而前进,或被它档在门里。  相似文献   
3.
打开《红楼梦》第一页,便是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接着,作者又用含蓄的笔调,点出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把这样两个神话摆在一起,同时冠于卷首,曹雪芹想要告诉人们什么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还得从女娲、共工这两个艺术形象的本貌、演变以及人们对它们的认识谈起。一、女娲、共工是什么样的形象女娲补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