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有它自身特点,保证党组织的生活质量,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是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要保证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工作的质量,就应该尊重、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并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七月,全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无一例外处于紧张的期末考试之中。一个消息传遍了乙市G大学的校园:D系的C同学自杀了!熟识C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莫大的震惊和不解:这位聪明、文静的C怎么会走上绝路呢?当人们明了悲剧骤起的缘由后,不禁扼腕叹息:这些大学生太稚嫩、太脆弱了。  相似文献   
3.
社会急变时期的青年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轨的社会转型期。当代青年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嬗变。然而,毋庸讳言,青年道德观念的嬗变也无可避免地向世人展示了这一代青年在道德转型的过程中失范、扭曲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4.
“下海”,这个当今中国全民性的时髦话题,正在被众多的高校青年教师积极筹划和努力实践着。它无论对其本人的人生方向和个人际遇,还是对他人,对高等教育,乃至对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必要对这一现象作一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但是,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不是很强烈.通过多渠道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含有丰富的责任感精神,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宝贵的精神价值,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王称  杨晓苏 《世纪桥》2014,(7):63-64
自媒体时代下,80后的怀旧情结被一触即发,他们集体想念着穿着海魂衫、趿拉着凉鞋的夏天,怀念着吃过的零食、玩过的游戏和看过的动画片,同时还惦记着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社会转型期中,新与旧的交替、梦想与现实的冲突,80后在集体怀旧同时又开始集体叹老,一部分人甚至陷入了集体焦虑的旋涡中。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 ,也是社会变化的“传感器”。透过青年思潮的兴起、变化、发展与走向 ,我们能真切的触摸到社会运行过程中怦怦跳动的脉搏。 90年代以来 ,中国青年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的演变轨迹也出现了重大转折。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及展开 ,中国青年思潮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两大走向将日益凸显。(一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初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用来描述各国经济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日新月异而形成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状况。然而它的作用又不仅仅止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政治…  相似文献   
8.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直以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进一步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遵义会址是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地处遵义市的五所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一趋于普遍爱情常被称为人生交响曲的第二主题。恋爱现象在大学生中始终存在,然而却从来没有象最近几年这样发展迅猛、普遍。据调查,一些男女学生比例相近的学校恋爱率高达70—80%,有的班级几乎无人不在谈恋爱,无人没有谈过恋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值妙龄的大学生,青春萌动、欲望强烈,对异性充满神秘感和向往感,渴求了解异性奥秘,获得异性的爱慕和温暖,大学校园青年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新时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其动力、内能和指向作用。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发展,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