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钊 《政协天地》2009,(9):12-13
1978年,我有幸以文博工作者身份被邀为省政协委员。此后至1992年,我多次参与了省政协组织的就文物、博物和图书事业存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进行的视察、考察和调研活动。我们的工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在我们的积极建议与呼吁下,有的问题已得到落实解决;有的虽因限于条件,一时难以办到,但也被纳入规划,争取逐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3.
2010年以来,福建全省检察机关全年排查涉捡信访积案291件,化解236件,化解率为81.1%,同时还依法妥善处理了13506件(次)群众来信来访和控告申诉。  相似文献   
4.
人性争论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大理论主题。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进行人道主义的还原,提出人是上帝的本质;施蒂纳发现人道主义的不彻底性,指责费尔巴哈塑造了神一样的人类,认为只有唯一的自我才是真实的人。马克思继而批判施蒂纳的唯一者依然是抽象的虚构,成功从社会关系中发现现实的人的本质,以及实现人类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革命的19世纪,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呈亦敌亦友的奇特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在马克思与巴枯宁的争论中集中表现出来。他们的争论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更是一个思想事件,至少涉及三个主题:社会主义是否需要国家?革命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还是农民?自由是人的自然禀赋还是社会历史的结果?这些争论并未因第一国际在1872年海牙大会上的决裂而定论,相反,它亟待人们严肃审视。  相似文献   
6.
林钊 《岭南学刊》2013,(2):119-123
费尔巴哈因其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联而被认为是近代哲学史上最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但在1844至1845年间,施蒂纳与费尔巴哈之间两回合的论战表明,费尔巴哈的基于本质主义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的残余,因为费尔巴哈只是以"人(类)"取代了从前神的地位。施蒂纳的这一批判终结了费尔巴哈作为青年黑格尔派领袖的地位,也启发了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